[发明专利]圆柱表面投影式曝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3838.0 | 申请日: | 199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5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强;蒋克俭;谭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24 | 分类号: | G03F7/24;G03F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表面 投影 曝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光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圆柱表面投影式曝光方法,国际专利分类号为:G03F7/24,G03F7/20。
圆柱表面光刻技术是一种极具产生潜力的基础性技术,利用它可以制造光学、电子学和电磁学原件,例如圆柱光栅、圆柱电极和微型线圈等。在该技术中,圆柱表面的曝光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已公开发表的技术文献中,存在两种对圆柱表面进行光刻曝光的方法:第一种方法[EPA:WO90/06254,G03F7/24]利用激光束在圆柱表面上进行扫描曝光,其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1)为圆柱体,(2)为圆柱体(1)内、外表面上的光刻胶层,(3)和(4)为内外表面激光扫描头。圆柱体(1)可绕其轴线做旋转运动,扫描头(3)、(4)可以在通过圆柱体轴线的一个平面内运动,图中省略了运动执行系统和光束传递系统。在曝光时,通过适当驱动圆柱体和聚焦头的运动,并控制光的开和关,就可在内外圆柱表面上实现所需图案的曝光。第二种方法[JP文摘56-40832,G03F7/24]利用接触式掩膜在圆柱表面上实现曝光,其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5)为圆柱体,(6)为其内表面上的光刻胶层,(7)为以弹性透明材料为基底做成的空心圆柱型掩膜,(8)为照明光源,图中省略了一些辅助系统,曝光前先在掩膜(7)内充压入气体使其弹性变形而与光刻胶层紧贴。充入的气体为掺有微散射粒子的氮气(N)或类似的气体,然后打开光源曝光,就可将弹性圆柱掩膜上的图案曝光在光刻胶层上。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曝光效率低,实施困难。此外,前者曝光精度和曝光效率相互制约,刻划线条的边缘锐度受到激光束特性的限制;后者由于采用了弹性掩膜基底,其光刻精度受到弹性基底变性特性的限制,且具有接触式掩膜光刻成品率低的缺点。现有这两种曝光方法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圆柱表面光刻技术的实际应用,因而急需发展一种新型的曝光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曝光效率、精度及成品率等综合指标优于现有两种方法,并具有工业生产优点的圆柱表面投影式曝光方法。
图1是激光束扫描曝光原理图。
图2是内圆柱表面接触式掩膜曝光原理图。
图3是平面与外圆柱表面映射原理图。
图4是平面与内圆柱表面映射原理图。
图5是平面与圆柱面坐标示意图。
图6是漏斗型反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锥型反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实现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
图9是圆柱型光栅示意图。
图10是环形互感线圈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柱表面曝光方法。该方法利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采用锥角为90°的锥型反射面直接将平面掩膜图案投影到圆柱表面上。图3和图4分别为内、外锥面形成的平面到外、内圆柱表面映射原理示意图。其中,(9)为物面,(10)为平面光学成像光组,(11)为物面(9)相对于平面光学成像光组(10)的共轭象面,(12)为锥角为90°的内反射锥面,(13)为锥角为90°的外反射锥面,(14)为共轭象面(11)相对于内反射锥面(12)的共轭象面,(15)为共轭象面(11)相对于外反射锥面(13)的共轭象面。
在图3所示的投影光路中,物面(9)上的a点经平面光学成像光组(10)成像在象面(11)的a点,然后经内反射锥面(12)成像在外圆柱面的a点上。这个映射过程可描述为:
Z=0,其他情况;
θC=θR。
其中,和分别为物面(9)和象面(11)平面上的坐标矢量,M=li/lo,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横向放大率,li、lo分别为物距和象距,其符号按几何光学中的常用规定处理,Z、θC为柱面坐标的高度和幅角分量,θR为的幅角。圆柱面坐标与平面坐标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圆柱面的对称轴与平面垂直,为圆柱面半径,也就是反射锥面与平面相交圆的半径。
类似地,在图4中,物面(9)上的b点经平面光学成像光组(10)成像在像面(11)的b点,然后经外反射锥面成像在内圆柱面b点上,这种映射过程可由数学关系表达成:
Z=0,其他情况;
θC=θ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冷式氧枪喷头的锻造工艺
- 下一篇:绿小豆、红小豆干法熟化制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