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汉字电脑手写模拟输入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3844.5 | 申请日: | 199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7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卫民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汉字 电脑 手写 模拟 输入法 | ||
本发明属于汉字电脑输入设备的领域。
在电脑系统中,现在普遍采用计算机通用键盘,利用汉字编码,经换码程序转换并输入汉字。
汉字编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汉字的形体结构,根据汉字的笔划、部首或字根对汉字进行编码。另一类是按汉字的发音对汉字进行编码。自然还有许多处于这两类之间的以形为主或以音为主的形音或音形结合的编码。
按笔画输入汉字的方法很多,一般的做法是对全部或部分笔画进行编码,没有人直接利用笔画总数这个重要因素,更没有人利用空格键打入中间笔画,由输入控制程序来累计笔画总数。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利用首笔代码、次笔代码、笔画总数和末笔代码这几项内容输入汉字。采用这种方法输入汉字时,如果中间笔画用空格键打入,由控制程序累计笔画总数,操作过程模拟了一笔一下的写字过程,故称这种输入方法为“手写模拟”法。如果事先数出一个字汉的笔画总数,用数字键直接打入,先后打入的是首笔、次笔、笔画总数和末笔这些代码的字母和数字键,这好象查字典一样。不管输入操作如何,按其技术特征,可把这种方法称为“首次数尾”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次笔画可以省略并归入中间笔画,打入最为关心的首笔、笔画总数和末笔这三部分内容。因此还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首数尾”法。在本发明的文件中,如果提到“手写模拟”、“首次数尾”或者“首数尾”,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汉字输入法。
下面是“手写模拟”(“首次数尾”)法的详细说明。
一.“手写模拟”法的设计思想和编码规则
在国家标准GB2312规定的6763个汉字的集合内,双音编码已经非常方便地解决了既易学又快速的汉字输入问题。双音编码不仅适合专业录入员使用,更重要的是为各类工作人员,特别是为文字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一种以键代笔电脑写作的好工具。但是,如果使用者的汉语拼音基础不佳,对某些汉字拼音不准确,或者遇到一些不认识的生字,这时“手写模拟”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将来采用的新的大字符集标准中,汉字数增加到两万多以后,各种拼音输入法只能用来输入其中人们认识的三五千字。现在流行的,已经使一般人却步的各种字形笔画类型的输入法更难解决大字符集的问题。到那时,简便易学的“手写模拟”法将会大显身手。特别是在它与双音编码联合使用的情况下,其作用是别的输入方法无法比拟的。
“手写模拟”法是人人会用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只要知道一个汉字的第一笔画、第二笔画、笔画总数和最后笔画,打入它们的代码就可以输入这个汉字。必要时再辅以提示行查找选择的方法。利用“手写模拟”法输入汉字时有两种打入代码的方法。一种是打入编码字符,好象查字典一样;另一种是,首、次、末笔打代码,中间笔画敲空格,好象手写汉字一样。后一种方法更加常用。
“首次数尾”法的编码规则非常简单。汉字的首、次、末笔代码取用笔画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或者声母的双拼代码。至于笔画总数,可直接打入一、两个数字键,或者用空格键逐笔打入中间笔画,由控制程序自动累计得到。
汉字的笔画分为横(包括提)、竖、撇、点(包括捺)、折(包括拐)五类。各种笔画的代码如下:
笔画名称及其拼音 代 码
横heng h(声母)
提ti t(声母)
竖shu s(声母)或u(声母双拼代码)
撇pie p(声母)
点dian d(声母)
捺na n(声母)
折zhe z(声母)或v(声母双拼代码)
拐guai g(声母)
例如输入“中”字,第一笔为竖,打入字母s或u。第二笔为折,打入字母z或v。“中”字共有4笔,打入数字4。最后打入末笔竖的代码s或u。因此,输入“中”字,应打入sz4s或uv4u等。如果省略第二笔代码,这时只要打入s4s或u4u即可输入“中”字。
在上述输入操作中,打入第一笔和第二笔的代码以后必须数清这个汉字的笔画总数,然后才能打入数字键。这里把统计笔画数和打入笔画数分为两步操作,显得麻烦。为了把这两步合为一步,还可以在打入首笔和次笔代码以后,从第3笔开始,也可以在打入首笔代码以后,从第2笔开始,利用敲击空格键的方法把笔画数的统计和打入合为一个步骤,与写字一样,“写”一个笔画,敲一下空格键,一直到末前笔为止,最后再打入末笔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卫民,未经刘卫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粒子过滤器的燃料组件下连接器
- 下一篇:贯通轴录像带盘芯及其适配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