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氧化碳和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线形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4083.0 | 申请日: | 199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9C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P·D·布耶辛格;I·林德霍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7/02 | 分类号: | C08G6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宗华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碳 一种 多种 不饱和 化合物 线形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1.制备一氧化碳和一种或多种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线形交替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使单体在一种稀释剂中于高温和压力下同一种催化剂相接触,催化剂被溶解于稀释剂,而生成的聚合物则形成悬浮液,接触发生在由至少一个反应器和至少一个力学接触区组成的系统里,力学接触区所含的悬浮液体积远少于反应器所含的悬浮液体积,悬浮液流经力学接触区,并通过向其传送基于反应器所含聚合物悬浮液总体积计范围为0.25至50KW/m3的机械功率对该区里分散在悬浮液中的聚合物颗粒施加高剪切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区所含悬浮液的总体积同反应器所含悬浮液的总体积之比为1∶50000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区所含悬浮液的总体积同反应器所含悬浮液的总体积之比为1∶5000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力学接触区传送给聚合物悬浮液的机械功率以反应器所含聚合物悬浮液总体积为基准为2~40KW/m3。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力学接触区传送给聚合物悬浮液的机械功率,以反应器所含聚合物悬浮液总体积为基准为4~25KW/m3。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力学接触区包含一种适合于使液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强烈混合,分散,均化,乳化和/或尺寸减少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力学接触区由一种喷射混合喷嘴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两个或多个反应器,从第一反应器取出悬浮液在力学接触区经高剪切作用力之后排入第二反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在稀释剂中的悬浮液从反应器中抽出,并经过喷射混合喷嘴至少部分循环回反应器,同时喷射混合喷嘴通过其侧壁上至少一个开孔吸入一种或多种单体,而大部分悬浮液从系统中取走,在该系统中,反应器在其顶部装有喷射混合喷嘴,聚合物在稀释剂中的悬浮液从反应器底部取出,并至少部分经喷射混合喷嘴顶部通过它喷射入反应器的上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在稀释剂中的悬浮液在循环入喷射混合喷嘴时经冷却或加热,其特征还在于,在该反应器里,聚合物在稀释剂中的悬浮液液面以上有一个包含一种或多种单体的气罩,喷射混合喷嘴在悬浮液液面以下排料,含有单体的气体混合物从气罩中抽出并循环入喷射混合喷嘴侧壁上的开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在悬浮液中的浓度为5~60%(重量),每小时循环的悬浮液体积同反应器体积之比为2~100,悬浮液在系统里平均停留时间为1~30小时。
12.按照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含有一种VIII族金属。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含有VIII族金属的钯,除了这种金属以外,催化剂还含有一种通式为(R1)2P-R-P(R1)2的磷二齿配位体,式中R1分别代表必要时被极性基团取代的烃基,R为一个两价有机桥基,桥基至少含两个碳原子,催化剂还含有一种PKa<6的酸的阴离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R1代表在相对于磷原子邻位上含至少一个烷氧取代基的芳烃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含有磷二齿配位体,其用量为0.75~1.5摩尔/摩尔VIII族金属,还含有PKa<6的一种酸的阴离子,其用量为2~50摩尔/摩尔VIII族金属。
1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乙烯或乙烯与另一种烯属不饱和烃的混合物作为烯属不饱和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乙烯或乙烯与丙烯作为烯属不饱和化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摩尔待聚合的烯属不饱和化合物,所用的含VIII族金属的催化剂量含有10-6~10-4摩尔VIII族金属,该方法在以下条件下完成:聚合温度为30~130℃,压力为0.5—10兆帕,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同一氧化碳的摩尔比为5∶1~1∶5,稀释剂为低级脂肪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40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