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癌痛止痛膏的配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5319.3 | 申请日: | 199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77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泽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64;A61K33/3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47102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痛 配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学中敷料用材料领域,一种癌痛止痛膏的配制方法。
目前,癌痛患者的止痛,尤其晚期癌痛患者疼痛难忍,对此所采用的措施是打止痛针,杜冷丁。开始时,可持续时间较长,但往往随着打针次数增多,持续止痛时间越来越短,且杜冷丁属于麻醉药物,药源控制严格,给临床使用造成很大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外用敷料癌痛止痛膏的配制方法,贴于患者适当穴位,达到止痛的目的。
本发明癌痛止痛膏是发明人三代人精心研究的祖传秘方。
癌痛止痛膏采用纯中药材配制而成。中药材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巴豆仁、僵虫、雄黄、斑蝥、红娘、白芥子、麻油组成。
所述癌痛止痛膏的配制方法中:三棱2.5-10g,莪术2-10g,乳香2-10g,没药2-10g,巴豆仁2-10g,僵虫2.5-15g,雄黄3-15g,斑蝥2-10g,红娘2-10g,白芥子5-25g,麻油适量。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再用麻油调制成糊状,制成膏剂。
癌痛止痛膏中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二药力量凶猛,为治疗症瘕、积聚气血凝滞的要药,故二药合用,破血、行气散结之力相得益彰。
乳香,调气、活血、定痛;没药,散血祛瘀,消肿止痛;二药都是活血止痛的重要药物,合而用之,止痛、活血作用更为显著。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乳香、没药均含挥发油,不但能止痛而且容易被皮肤吸收。
雄黄为解毒杀虫要药;巴豆可通关窍、行水、杀虫,其性可升可降。据《中药大辞典》报导:生巴豆外敷可治急性阑尾炎。
僵虫解痉化痰散结,《别录》中说:可“灭疮瘢痕”“末之封疔肿,根当自出。
斑蝥、红娘均有剧毒,但又攻毒、逐瘀。据报导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肝癌有抑制作用。据个人体会:二药相配合敷贴皮肤有很强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故有极强的软化癌肿、止痛等作用。
白芥子、利气豁痰,通络止痛。根据资料报导;外敷可治关节肿痛。
以上诸药合用,活血、理气、化瘀、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显而易见。正合癌肿“不通则痛”,使“通则不痛”的机理,故而达到强而持久的止痛作用。
本发明癌痛止痛膏的止痛作用是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机理。造成不通的原因常见的有气滞、血瘀、痰郁、积聚,采用上述十味中药实现活血、理气、散瘀、通经性极强的特点,达到持久止痛之目的。
在中国医学史上,关于“内痛外治”方法,早有记载,《内经》中说:“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人体内疾病可以反映到体表,内外互通。在体表找出病症的相应反应点,施而治之,是可以改变人体内环境的。清朝吴师机所著《理沦骈文》就专讲内病外治的方法。
癌痛止痛膏可抑癌肿生长,如;原发胃癌,在剑突下摸到坚硬的肿块,且压痛明显,贴药3-5次,肿块可变软,压痛减轻;又如:转移到肝脏的肿瘤,在连续外贴用药1个月后,肿块可逐渐缩小,压痛减轻,存活时间延长。
癌痛止痛膏可测知癌症病情的轻重程度:此药贴用后,反映在贴药皮肤表面会起一小水泡,此为有效指征。若起泡早、快、泡大为病情较轻,反之,病情较重。其一般规律是:在一天之内起泡,为病情轻,若治疗得当,愈后很好。存活时间在生年以上。若三至五天起泡,为病情较重,治疗得当,可存活半年至一年。若贴用五次(五天)后虽可止痛,但不起泡者,为病情极重,存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而且诸证峰起,恶化迅速,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癌痛止痛膏还可测知癌肿渗透(浸润)的深浅部位;起泡后若皮肤发痒或不痛不痒,说明病变部位较浅;若起泡后皮肤疼痛较剧,说明病位较深,用此药膏治疗效果也较差,愈后不好。
癌症止痛膏用法简单,容易掌握。方法是:取药0.5克的药膏,放在面积约1.5公分的小胶布上,按穴位贴敷固定即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贴敷部全,对剧痛的患者,一般腹、背同时贴用,也可只贴腹部。
腹部,以病发脏器所在部位为原则,每次酌贴3-4个自定穴位(也可称阿氏穴)。如:肝癌,可在右肋边缘压痛处,自选贴敷3-4个点。不起泡前,在原穴位每日贴换一次,直至起泡,再换移他处隔一日。
背部,以病发脏腑所对称的部位为原则,每次选贴3-4个点,或在背部找出压痛点贴药亦可。也可按病发脏腑在背部的相应输穴如:肝俞(双)、胆俞(双)、胃俞(双)贴敷。
典型病例:
刘可兴,男,71岁,河南省煤碳地质二队工程师,现住:龙门地质队家属院。
初诊:1991年9月30日上午。
现病史及阳性特征:该病人于一年前因患结肠癌在洛阳一五○医院做手术切除。于91年9月初自觉肝区疼痛,一周后右肋下发现有15公分大小的坚硬肿块,皮色无异常,疼痛加重,曾在本除医务所打过盐酸平痛新止痛,但因出现心慌、恶心、头晕难以支持而迫使停药,无奈到我处求于中医治疗,鉴于肝区疼痛剧烈,且有坚硬肿块(检查:右肋下肿块高出右肋及胸部),我采用癌痛止痛膏第一次在肿块上贴敷四个穴位,在背部肝俞胆俞贴四个穴,贴药后十五分钟肝区剧痛完全停止。嘱咐每日贴药一次,连用三次背部穴起泡(腹部穴不起泡)发痒,患者自觉身体轻松舒适,精神好转,五次后腹部起泡、发痒。间断用药二个月后,肝区肿块变软而且有所缩小,疼痛停止,二个月后没有再产痛,曾在钢厂医学化验肝功两次,都属正常。于92年3月18日死亡,存活时间近六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泽,未经杨世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5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尺寸可控纳米级碳化钨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二氧化锡酒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