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生活用车无效
申请号: | 92105426.2 | 申请日: | 199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善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善廉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6911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生活 | ||
1、变形金刚式生活用车,特别适用于人从婴儿降生到长大成人各个年龄时期的生活和锻炼之用,该车包括有前轮和脚踏驱动装置,前轮叉架(1),叉架外套(2)、车把(3)、后轮(11)和(12),其特征是:车架以一特殊机架为基础,通过对特殊机架的变形,分解或组合变成各种车形,特殊机架由长主件(5)、短主件(6)和“└”型短主件(7)联接而成,长主件(5)前端和中间可和别的另部件联接,其后端和短主件(6),短主件(6)和(7)之间都是可拆卸的紧固联接,且它们的联接角度可变换,车轴(10)在主件(5)、(6)、(7)的端孔中均可固定,每一特殊机架主要有8种组合形式,装上轮子,便是8种手推玩具车,安上短把便是8种手杖轮,再加上踏板,两组配对,便是高跷车,两个短主件组成“ㄇ”架,上面装脚踏板,下面装上轮便是风火轮车,用短横梁(21)将两组对称玩具车并拢固定,座子(16)固定在长主件(5)和(5′)之间,长主件(5)和(5′)前端分别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便成了脚踏前轮驱动梁式骑车,用长横梁(4)、(8)和(9)将两组对称玩具车固定成框架,横梁(4)中间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吊座(15)和踏板(14)吊挂在长主件(5)和(5′)上,便成了手推框架式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特殊机架变换成的8种玩具车其特征是:主件(5)和(6)连接处用诸如现有自行车座那种的牙嵌式或波纹式摩擦接触,用螺丝拧紧,这样就使(5)和(6)的角度可随意调整,主件(6)和(7)的直角形连接是一个直角形短芯(式套)插在(或套在)(6)和(7)的内(或外)面,并用螺丝拧紧,这样主件(5)、(6)和(7)就有8种以上的安装形式(再装上轴和轮子,就成了8种以上车):
(A)轴(10)直接装在主件(5)上;
(B)主件(5)和(6)连接成一个直杆,i轴(10)装在主件(6)的一端;
(C)主件(5)、(6)和(7)连接在一个平面上,轴(10)装在主件(7)上;
(D)主件(5)和(6)有角度(180°除外)连接,(6)和(7)在一个平面上连接,轴(10)装在主件(7)的一端;
(E)主件(5)、(6)和(7)组装成三维直角形;
(F)两短主件联接“冂”型架,长主件(5)固定于“冂”上面成二齿锄那样-
(G)两短主件联接成“匚”型架,长主件(5)固定于“匚”型架的横梁上成二齿叉那样;
(H)三个主件在一个平面上联接成“”型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车,其特征是:用横梁(4)、(8)和(9)分别把两组机架的对称主件(5)与(5′)、(6)和(6′)、(7)和(7′)紧固连接,横梁(4)中间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吊座(15)和踏板(14)吊挂在主件(5)和(5′)之间,这样就成了手推框架式婴儿座车,当将支撑在车架上面当作遮阳用的织物降下并固定在主件(5)与(5′)之间,就成了婴儿躺车或小物车,当将两条带勾绳带(19)和(20)分别勾挂在主件(5)和(5′)的前后位置上,便成了承装液化气罐和粮袋之类的小物车,也可把车把(3)拿下,换上座子(16),就成脚踏驱动的框架式骑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将两组机架并拢组装,座子(16)固定在主件(5)和(5′)之间,主件(5)和(5′)前端分别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横梁(9)固定在主件(7)和(7′)的上面,长车轴(18)固定在主件(7)和(7′)下端,车架的高矮通过调节主件(5)与(6)及(5′)与(6′)之间的联结角度来整,这样就成了梁式三轮脚踏骑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后轮(11)和(12)在后轴可任意移动和定位,即轮距可任意调整,轮距最小时可两个后轮紧靠在一起恰似一个宽轮子,也可拿去一个轮子,这样就成了前轮驱动的双向自行车,后轴也可用两根半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车把(3)和座子(16)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当座子(16)安在前轮叉架(1)上端,车把(3)安在车架(5)和(5′)上面时就成了用脚控制方向可双向行走的三轮或双轮骑车,此时,车把(3)起扶手或靠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善廉,未经黄善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54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毒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草炭颗粒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