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腐植酸液体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6049.1 | 申请日: | 199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12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国源 |
主分类号: | C05F7/02 | 分类号: | C05F7/02;C05G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英杰 |
地址: | 11010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植酸 液体 复合肥料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肥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腐植酸液体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复合肥料是世界化肥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美、日、德等国生产和施用的复合配方肥料已占化肥总产量的70%,其中氮肥占80%,磷、钾肥占90%。近年来,我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较快,总产量已占世界的第三位,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生产、使用液体复合肥,其主要工艺是将尿素、硝酸铵按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釜中加水制成氮溶液,在氮溶液中再加入铁、锌、锰、铜、硼、钼微量元素和腐植酸,这种工艺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东北地区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仍大量施用化肥,其后果是土壤逐年碱化、板结,土壤中的有机质缺乏,生产成本也逐年提高,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造纸厂每天排放出许多含有大量腐植酸的废液,而腐植酸可有效的防止土壤碱化和板结,大量的造纸废液排放后,不仅浪费了许多的腐植酸,还造成了农田、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造纸废液生产液体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取造纸轧辊下的浓黑废液,其PH值一般在12-14,然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生产:
(1)、酸化反应:在PH值为12-14的造纸废液中滴入1-2%的浓硫酸,当PH值为1-2时为反应终点。
(2)、沉淀提取:将酸化后的絮状溶液沉淀1-2小时,排除澄清液并甩干沉淀物,使其含水量达13-15%,制成腐植酸。
(3)、(OH)根溶解反应:在已制成的腐植酸中加入9-10%氨水(NH4CH)或3-4%苛性钠,常温下搅拌均匀,制成水溶性腐植酸。
(4)、腐植酸铵磷的合成:取23-24%的水溶性腐植酸,再加入16-17%磷酸二铵[(NH4)2HPO4],搅拌水解进行复分解反应20-30分钟,制成腐植酸铵磷。
(5)、腐植酸钾的合成:取22-23%的水溶性腐植酸,再加入硫酸钾6-7%(K2SO4),搅拌水解进行复分解反应20-30分钟,制成腐植酸钾。
(6)、腐植酸锌的合成:取22.5-23%的水溶性腐植酸,再加入7-8%的硫酸锌(ZnSO4 7H2C),搅拌水解进行复分解反应20-30分钟,制成腐植酸锌。
(7)、合成反应:取已制取的腐植酸磷39-41%,腐植酸钾28-30%,腐植酸锌29.5-31%投入反应釜中常温搅拌均匀,即制成腐植酸液体复合肥。
本发明所采用的腐植酸液体复合肥料生产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可充分利用造纸废液中的腐植酸,减少农田、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2、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PH值为14的造纸废液3000公斤投入到反应釜后,再加入含量为93%的浓硫酸(H2SO4)60公斤,边滴入边搅拌,当PH值为1时为酸化反应终点;将酸化后的絮状溶液在沉淀槽内沉淀2小时,排除澄清液,离心甩干沉淀物,使其含水量达14%,制成难溶于水的腐植酸1000公斤;将1000公斤的腐植酸投入到反应釜后,再滴入含量为16%的氨水100公斤,搅拌均匀,制成水溶性腐植酸;在反应釜中每次投入水溶性腐植酸240公斤,230公斤,再分别加入磷酸二铵[(NH4)2HPO4]170公斤;硫酸钾(K2SO4)60公斤,硫酸锌(ZnSO4 7H2O)70公斤,搅拌水解20-30分钟,分别制取腐植酸铵磷410公斤,腐植酸钾290公斤,腐植酸锌290公斤。将已制成的腐植酸铵磷、腐植酸钾、腐植酸锌投入到一个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腐植酸液体复合肥990公斤。
实施例2
分别将已制成的水溶性腐植酸239.5公斤、229公斤、229.5公斤投入到反应釜中,再分别加入磷酸二铵[(NH4)2HPO4]170.5公斤;硫酸钾(K2SO4)60.5公斤,硫酸锌(ZnSO4 7H2O)70.5公斤,搅拌水解20-30分钟,分别制取腐植酸铵磷410公斤,腐植酸钾290公斤,腐植酸锌300公斤,其它工艺同实施例1,可得腐植酸液体复合肥料1000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国源,未经于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6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