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尼纶增强铝合金层压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6288.5 | 申请日: | 199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2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本濂;隋国鑫;郑宗光;周承倜;何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15/14 | 分类号: | B32B1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10015***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尼纶 增强 铝合金 层压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目前与本发明相关的同类产品中,以美国ALCOA公司申请注册的ARALL系列层压权较为著名,它是以芳纶纤维(商品名kevlar)为增强材料,将芳纶纤维环氧树脂预浸片与铝合金薄板交替胶合,热压成型,ARALL层合板保持铝合金的导电性、塑性、加工性等优点外,还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疲劳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ARALL层合板已成功地用在航天航空工业上,但是,有其不足之处是由于ARALL层合板所用的增强纤维Kevlar价格昂贵,最大缺点是拉伸断裂应变小,使得ARALL层合板变形性受到限制,而且价格高于一般铝合金,这样,不利于ARALL在民用工业产品中推广使用。
为解决以上采用芳纶纤维与环氧树脂预浸片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有机材料利用维尼纶和粘接剂制成预浸片的方法,采用此种材料具有质轻、价格便宜,而且具有良好变形性的新型复合材料,有效的解决了采用芳纶纤维拉伸断裂应变小的缺点,可作为铝合金、低强度钢的代用品。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采用一种高强高模维尼纶连续长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用环氧树脂作粘接剂,制成单向铺设预浸片,再由维尼纶纤维单向预浸片与经过表面处理的铝合金薄板交替叠层所形成之结构,热压成型,制成了维尼纶增强铝合金层压复合材料。
其工艺流程是:
1.将维尼纶纤维经预浸胶制成单向预浸片;
2.将铝合金薄板经表面处理和预涂底胶制成待用板;
3.再将上面单向预浸片和待用板交替叠层后热压成型。
本发明所用材料及工艺要求:
(1)铝合金薄板:可为各种型号铝合金,厚度0.3mm~1mm。
(2)粘接剂:环氧树脂类,橡胶类或其它系列胶;
(3)纤维/粘接剂预浸片:厚度0.2~0.8mm,纤维体积含量为60%~70%。粘接剂体积含量为30~40%;
(4)成型条件按所选粘接剂而定,温度为30~100℃,压力3kg/cm2~10kg/cm2,保持时间0.5~3小时;
(5)在成型复合材料中,以铝合金薄板体积为40~50%,余下含量为纤维加粘接剂。
本发明之优点:采用维尼纶替代芳纶纤维作为原板的增强剂,维尼纶纤维的断裂应变远大于芳纶纤维层压板,变形应变性好,节省原料,且价格便宜。在民用产品中可推广使用。
本发明之实施例:
实施例1
材料:L4铝板,厚0.5mm,维尼纶纤维/环氧树脂预浸片厚度0.8,纤维体积含量60%,层数312型,即三层铝板夹两层预浸片。
成型工艺条件:铝板表面去污、打毛、涂底胶后,按顺序与预浸片叠在一起,在100℃,保持压力3kg/cm23小时。
实施例2
M-LY12铝合金板,厚0.3mm,维尼纶/环氧树脂预浸片,厚0.4mm,纤维体积含量65%,层数514,即两层铝板夹四层预浸片。
成型工艺条件:铝板表面去污,用化学氧化法处理,涂底胶,按顺序与预浸片叠层,在温度100℃,压力5kg/cm2,保持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6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纤维的预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铁路内燃机车汽缸套和活塞环的合金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