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氧化二铋微细粉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7155.8 | 申请日: | 199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60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14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民;潘青林;陈世柱;张新明;黎文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9/00 | 分类号: | C01G29/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展明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微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与雾化制粉有关。
三氧化二铋是一种浅黄色粉末。日本昭55-18659《超细金属氧化物粉末制造方法》公开的将金属铋、液体介质与氧气装入到旋转研磨机中研磨成粉并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铋的方法和日本平2-233523《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制造方法》公开的将铋盐的水溶液超声雾化成微细的液珠,然后充入到感应耦合加热装置中分解而生成三氧化二铋的方法。上述方法虽能得到超细粉末,但工艺流程较长,设备复杂、能耗大,成本高。
本发明的任务拟在雾化过程中同时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铋微细粉末。
本发明是将金属铋先加热熔化成液态,并继续加热使金属铋熔体升温至750~900℃,然后将此过热的液态金属铋通过截面积为1~30mm2的导流管并借助于气体雾化装置雾化成微细的液珠,而气体雾化时所用的气体是具有0.35~1.5MPa气压的氧气,使得经雾化后的金属铋微细液珠同时又在雾化室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铋微细粉末。所制备的粉末为浅黄色,其平均粒度范围为1~8μm。X射线物相分析表明粉末为正方晶系(a-Bi2O3)。X射线衍射有关数据列于表1,X射线衍射图谱示于图1。(表1见文后)
粉末粒度可通过改变金属铋熔体的温度、氧气的压力和将液态金属铋引入到气体雾化装置中喷嘴负压区的导流管的截面积来加以控制。
本发明是将液态金属铋雾化的同时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铋微细粉末,因而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以及粉体质量好。
附图说明:图1为X射线粉末衍射图
实施例:将金属铋加热熔化并继续升温至820℃,在氧气压力为0.8MPa、导流管截面积为7mm2的条件下进行雾化并燃烧后获得三氧化二铋微细粉末,粉末粒度及其分布见表2,平均粒度为4.36μm,颜色为浅黄色。
表2 粉末粒度及其分布
粒度范围 百分数(Wt%)
0-1μm 18.1
1-2μm 15.7
2-4μm 14.3
4-8μm 20.1
8-12μm 6.0
12-16μm 6.5
16-20μm 5.5
20-28μm 7.9
28-40μm 6.9
表1 X射线衍射数据
衍射线顺序 衍射角(2θ) 晶面间距(d值) 衍射峰高度
1 21.675 4.0966 165
2 23.131 3.8420 54
3 24.479 3.6333 291
4 25.180 3.5337 101
5 25.647 3.4704 916
6 26.835 3.3194 1496
7 27.303 3.2635 4035
8 27.913 3.1936 831
9 32.418 2.7594 239
10 33.088 2.7050 1375
11 33.395 2.6424 323
12 34.950 2.5643 739
13 35.340 2.5376 310
14 35.855 2.5022 318
15 36.885 2.4348 217
16 37.504 2.3960 485
17 39.980 2.2532 187
18 40.583 2.2211 83
19 41.395 2.1794 202
20 41.820 2.1582 209
21 42.287 2.1354 253
22 44.300 2.0430 115
23 45.960 2.0102 151
24 46.290 1.9596 1036
25 47.536 1.9111 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7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