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偏在显示管内定位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107616.9 | 申请日: | 199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8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春;阮宝崧;李玲珍;陈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9/236 | 分类号: | H01J9/236;H01J9/42 |
代理公司: |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睿,楼高潮 |
地址: | 21001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是一种内偏组件在显示管内定位的方法及其装置,涉及显示管制造领域中内偏组件的定位装置。
目前,所使用的显示管,其磁偏转系统皆放在管外,调整较为容易。现在国际上已开始注意到将磁偏转系统放入管内,比放在管外能体现出更多的优越性,但在制造过程中,磁偏转系统在管内精确定位是关键,国内外都在寻求采用简便方法解决磁偏转系统在显示管内定位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内偏显示管在制造过程中,内偏组件在管内精确定位问题,提供一种内偏管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所述内偏管内定位装置,涉及下列零部件:夹紧件(1)、托架(2)、管壳(3)、对中件(4)、卡簧(5)、内偏组件(6)、校正磁环(7)、电子枪(8)、芯柱(9)、微调器(10)、微调器座(11)、定位件(12)、立柱(13)、套枪筒(14)、发光器(15)、受光器(16)、拉杆(17)、中心轴(18)、封口机(19)。其中管壳(3)、卡簧(5)、内偏组件(6)、电子枪(8)为被定位件。上述这些零部件将内偏管内定位装置分为五部分:管壳定位装置(一),主要由夹紧件(1)、托架(2)、定位件(12)、立柱(13)构成;光检测装置(二),主要由对中件(4)、发光器(15)、受光器(16)构成;微调装置(三),主要由芯柱(9)、微调器(10)、微调器座(11)、中心轴(18)构成;套枪夹具(四),主要由套枪筒(14)、拉杆(17)构成;校正装置(五),由校正磁环(7)构成。这五个部分通过立柱(13)、中心轴(18)设置在封口机(19)上。在定位装置中,立柱(13)上设置了托架(2),其上又设置了夹紧件(1)和定位件(12),用于将管壳(3)定位夹紧;内偏组件(6)、电子枪(8)则设置在芯柱(9)上,而将芯柱(9)设置在微调器(10)上,通过微调器座(11)设在中心轴(18)上,微调器(10)外套在微调器座(11)上可转动,内偏组件(6)、电子枪(8)、芯柱(9)、微调器(10)皆通过内偏组件(6)上的卡簧(5),被卡套在套枪筒(14)内,通过套枪筒(14)将这些零件送入管壳(3)内定位。
本发明所述内偏管内定位方法,分为三步:
(1)显示管壳三点定位法,即将显示管壳在托架上以三点定位。
(2)内偏组件光检测定位法,通过发光器发出的光,经内偏组件上对中件,被受光器接收,在接收到的光达到最大值时,即将内偏组件相对显示管屏面定位。
(3)内偏组件校正法,通过校正磁环产生一对或多对磁极消除内偏组件相对显示管屏面的剩余误差。
本发明为内偏显示管提供了内偏转系统的定位方法及所需装置,解决了内偏转系统在显示管内定位的问题,实现了内偏显示管的工业生产,为内偏显示管的应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图1为内偏管内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2为管壳三点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3为内偏管内定位光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4为内偏管内定位微调装置示意图。
图5为套枪筒示意图。
图6为内偏管内定位校正装置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管壳定位装置(一)中,立柱(13)上设有托架(2)、它形似开口方环,其上设有三个可调定位件(12),其中二个对称于y轴分布,另一个则布于x轴上,当管壳(3)放置在托架(2)内,依靠三个可调定位件(12)定位后,由夹紧件(1)将其夹紧,从而将管壳(3)屏面几何中心与托架(2)几何中心调整重合定位。
光检测装置中,二个对中件(4)设置在内偏组件(6)上,两者对于内偏中心互为180°,每个对中件(4)上均设有一个大小相同,位置相对应的孔,使得发光器(15)发出的光经过这两个孔后被受光器(16)接受。
微调装置(三)中,微调器座(11)套在中心轴(18)上,微调器(10)外套在微调器座(11)上可转动,芯柱(9)固定在微调器(10)上,内偏组件(6)与电子枪(8)连接,固定在芯柱(9)上。在内偏组件(6)上设有卡簧(5),上、下各4个,位置相对应,每4个卡簧(5)相对于内偏中心互为90°。卡簧(5)将内偏组件(6)卡在套枪筒(14)的内壁上,通过套枪筒(14)将内偏组件(6)、电子枪(8)等送入管壳(3)内,当转动微调器(10)时,带动套枪筒(14)在管壳(3)内转动,从而调整内偏组件(6)上的对中件(4),使得通过其上两孔的光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7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
- 下一篇:重力式大口径孔内刻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