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张伸拉鞣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7845.5 | 申请日: | 199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6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亚力 |
主分类号: | C14C3/00 | 分类号: | C14C3/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马玉良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张 鞣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皮张的鞣制方法。
目前,皮张鞣制普遍采用转鼓鞣制法。即将鞣皮张装入转鼓中,加入鞣液,转动转鼓,使皮张在鞣液中于自然状态下经过不断地弯折曲挠而完成鞣制过程。转鼓鞣制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1、得革率低。皮纤维在和鞣剂结合时,会强烈收敛,鞣出的皮革比待鞣状态有明显的面积缩小和厚度增加的现象。
2、粒面粗糙。原皮粒面上褶皱、粗纹、疤痕、大毛孔等缺陷,因其纤维结构的紧密度及平坦度和正常部位有差异,在完全自由状态下被鞣制固定下来,造成了皮革粒面的粗糙不平。
3、部位差扩大。天然皮张存在较明显的部位差,一般臀部比边腹部紧实、硬挺得多,也厚实得多。如猪皮臀部与腹部厚度比大约为5∶1。转鼓鞣制过程中,皮张的边腹部由于薄而软,弯折曲挠频率高,所受机械作用明显强于臀部。在长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的不均衡作用下,鞣制所得皮革的部位差比鞣前更甚。
4、污染环境。转鼓鞣革时,每次操作的转鼓中需加入大量液体,这些高含化工材料的液体在操作结束时将被废弃。目前制革所用的铬鞣剂是重金属化合物,六价铬具强毒性,因其对环境污染严重,已使不少发达国家被迫大量关闭制革厂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皮张鞣制方法,以解决皮张转鼓鞣制方法存在的得革率低、皮革粒面粗糙、部位差扩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得到良好处理的待鞣皮张纵横抻开,四周固定于木板或金属、塑料等硬质网架上,然后用鞣液反复作用到皮张上而完成鞣制过程。鞣液作用到皮张上的方式有多种,如用泵抽取鞣液向皮张喷射,或将鞣液刷涂在皮张上,或将皮张浸渍在鞣液中,或其他可使鞣液和皮张接触的方式。本发明与已有的转鼓鞣制制革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皮张在抻开固定的状态下鞣制,而后者是皮张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鞣制。
本发明比已有的皮张转鼓鞣制制革法具有以下优点:
1、面积得率高。1毫米左右厚度的皮张,用本发明方法鞣制比转鼓鞣法鞣出的革面积得率高约30%。
2、粒面细致。用本发明方法鞣制的皮张,原皮的粗纹、褶皱、疤痕、大毛孔等缺陷对成革的等级影响率低30%以上。
3、部位差小。有效率100%。
4、节约化工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用以湿加工,因化工材料易于循环使用,鞣制鞋面革可节约鞣剂、加脂剂、填充剂等制革化工材料50%以上。这样制革厂的综合废水中的铬含量不经任何治理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节约能源和生产用水。
6、成品革做成制品不易变形。由于皮张在抻拉鞣制时面积上不能自由收缩,当鞣制结束,皮张纤维固定后,成革表现出较高的抗张强度和较低而均一的伸长率,做出的制品定型性好,即使水泡雨淋,其变型性也非常低,是做高档鞋和球及机械用革的良好材料。另外,由于革裁条件后的粗细变化小,抗张强度大,适宜做细条编织制品。
附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首先皮张要得到良好的浸水回软、脱脂、浸碱、软化、浸酸等加工处理,使纤维得到充分松散,纤维间质尽量去除。然后根据品种要求用正面或反面拉伸开,四周固定在木板或网架上,钉夹间隔一般不超过20厘米。然后用高浓度、小分子、易渗透、低收敛性鞣剂鞣制。鞣剂和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5~35℃为宜。鞣制时先用刷子沿边周和肷窝鞣制,然后用喷枪或刷子大面积反复涂刷,注意要均匀。待皮张渗透性很好时,即可认为初鞣基本完成,陈化数小时后进行高温、低浓、高碱度鞣液强化鞣制。对较厚的皮张,应在鞣完一面后,将皮张翻过来再鞣制另一面,使鞣制更加均匀。在鞣制过程中和鞣制结束后,均要静置陈化,陈化时间根据皮革品种、厚度及鞣剂情况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亚力,未经吴亚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7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割麦、收麦两用机
- 下一篇:多功能人体生物节律图象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