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氧化生产锰酸钾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2108224.X | 申请日: | 199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6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昌;陈维举;何天民;傅尤谋;邹果;饶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嘉陵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01G45/12 | 分类号: | C01G45/12;B01J8/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元坤 |
地址: | 63002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氧化 生产 锰酸钾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学中的锰酸盐,具体涉及用锰矿粉生产锰酸钾的方法和设备。
锰酸钾通常是以氢氧化钾和锰矿粉(MnO2)的混合物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而得到的产物。
锰酸钾较不稳定,一般多将其进一步氧化为高锰酸钾作为商品。因此它是生产高锰酸钾的重要中间体。
锰酸钾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也可直接用作消毒剂、媒染剂和精制油类等。
在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多采用固相氧化法和液相氧化法制取锰酸钾。有专利文献(1)JP55—85425,于1980年6月27日公开;(2)US5.011,672,于1991年4月30日公开;(3)CN87108396.5,于1989年6月28日公开。其中文献(1)是在0.5—9.5MPa压力,150—310℃温度,MnO2与KOH重量比(简称锰碱比)为1∶38—52的条件下,在高压釜中通入O2气氧化来制取锰酸钾的;文献(2)是将锰矿粉与氢氧化钾(具有大约50%W/V的浓度)以KOH/MnO2摩尔比=2—3的比例混合后,连续注入第一反应器,继后进入第二反应器,用高温含氧气流(第一反应器400—600℃,第二反应器200—300℃)氧化来生产锰酸钾的;文献(3)是将锰矿粉与KOH混合造粒后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在常压—10kg/cm2和240—300℃下进行固相氧化来制取锰酸钾的。在这三件现有技术中,文献(2)是本发明的最相关文件。上述现有技术都是对传统固相法或液相法的改进,但它们都各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文献(1)的技术对锰矿粉的质量要求高,用高压釜不能适应大生产要求。文献(2)的技术,要求锰矿中MnO2丰度达80%,否则转化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用两个反应器串联分步完成氧化反应,实际上是传统液相法和固相法的结合,设备结构复杂庞大,流程长,投资费用高;第一反应器的含氧气流必须达500±100℃高温,供热条件和能耗高;用两个串联的反应器,而且操作条件苛刻,若因其中一个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就无法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文献(3)的技术纯属固相法,不仅对锰矿品位要求高,而且仅做小试,难于实现工业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普通的低品位锰矿粉为原料,采用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物料配比,设备结构和工艺过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用一个氧化反应器在低压下三相连续进料反应,进一步提高MnO2的转化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生产出消耗低、品质优的锰酸钾。
通过以下四步工艺过程来实现本发明目的。
一、物料混配、预热:
1、将浓度为47—49重量%的KOH溶液预热到225℃温度(简称浓碱);
2、将锰矿粉(MnO2≥6 5重量%),与47—49重量%的KOH溶液,以0.6—1.2∶1的重量比混配(简称混配料),然后预热到140—130℃温度;
3、将压缩、净化除杂质的空气预热到210—230℃温度。
二、投料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嘉陵化工厂,未经重庆嘉陵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8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恒压源电流调制型无功静补器
- 下一篇:液压平衡异步腭板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