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土种稻方法及其水面栽培床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08531.1 申请日: 1992-08-07
公开(公告)号: CN1082809A 公开(公告)日: 1994-03-02
发明(设计)人: 林仁埙;陈世水;刘中柱;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
代理公司: 福建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唐秀琴
地址: 35001***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无土 种稻 方法 及其 水面 栽培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水面种植作物的方法及设施,特别是一种水面无土种植水稻的方法及其水面栽培床。

利用水面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是一门新开拓的研究领域。近些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业的突飞猛进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与此同时粮食短缺的紧张状况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耕地在近25年内正以每年700万亩的速度在逐年下降,估计到2000年,我国的耕地将降到13.5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3亩,低于国家计划的生存基础线,这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重视。所以,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另一方面要挖掘资源潜力,如改造盐碱地,改造低产田,以及利用水域面积发展种植业等等,这些对缓解粮食紧张状况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水稻是大田作物,近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试图将之移到水面种植,然而由于都离不开有土栽培,且产量低,成本过高等原因,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且产量高,成本低的水面无土种稻方法及其水面栽培床。

按照本发明目的,发明人公开的水面无土种稻方法是一种将稻谷(芽)或稻秧直接播种或移栽在浮在水面的栽培床上的方法,该方法除选种和合理密植外,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间只需要加以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即可进行收获。

适合于上述种稻方法的水面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它能浮在水面上,并可自由移动的,其构成是包括床框架和浮垫。浮垫是由多个并排穿串在一起的草把组成,草把可选用农作物秸杆如稻草,麦杆,向日葵杆,黄麻杆以及山上杂草,苇芦等材料混合捆扎而成。草把成圆捆状,长度为2米左右,捆直径为15~18cm。上述的床框架是用于支承和围护浮垫的,它包括横杆和纵杆及固定钉组成。横杆横向贯穿于多个草把之中,使之成并排状。纵杆围护在浮垫的外围,使之不易散落。横杆贯穿浮垫,其两个端头由固定钉固定在纵杆上。上述床框架的横杆和纵杆可以采用竹、木或是塑料等材料制作。

水面栽培床的形状与大小可依据水域面积及方便操作决定。一般单个栽培床长度以2米左右,宽度以1.2-1.5米为宜。使用时可用绳索将单个栽培床连接成床群,中间留有1-1.2米的工作沟。

本发明与现有有土栽培水稻的方法与设施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充分利用水域,扩大水稻栽培面积,这对缓解粮食紧张局面具有深远意义;2、种稻方法简单,不需要犁、耙田,中耕除草以及排灌水等繁重的耕作制度,省工、省力;3、产量高,单季亩产比大田增加100公斤左右;4、由于水面种植通风透气好,不易发生病虫害,一般只要在水稻分孽盛期喷洒一次农药即可,既节省农药用量,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不受旱涝灾害影响,旱涝保收,有利于高产稳产;6、水面种稻,温度比较稳定,插秧季节相对比较灵活;7、水面栽培床结构合理简单,原材料因地制宜取自农村,价廉易取;8、水面栽培床可以多年使用,并可用作种植某些水生蔬菜(如芹菜)和中草药(如泽泻等)药材。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水面栽培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水面栽培床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草把2是采用稻草和黄麻杆各50%捆扎而成,草把直径为18厘米,长度为2米左右,横杆4横向贯穿多个草把2组成浮垫1,浮垫1宽度为1.2米左右,床框架3的纵杆5围护在浮垫1的外围,贯穿于浮垫1的横杆4两端用竹条制成的固定钉6固定在纵杆5上,床框架3的横杆4和纵杆5均采用竹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的种稻方法是将秧苗直接移插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栽培床上,完成水稻的整个生长期直到收获。具体种稻方法如下:

1、选种育秧:适合于栽培床上种植的水稻最好选择分孽力强,根子发达的中矮杆省肥的品种为好,例如gk:126,仙优63,威优77等。

2、栽培床浸湿与消碱:在插秧时间的前10-15天,将上述新制作的水面栽培床置于水域中浸湿消碱,这一是使稻草浸湿后变软便于插秧,二是除去稻草中含有的碱量,使之适合于水稻生长。

3、合理密植:插秧时应注意合理密植,株行距以4×4或4×5为宜,即比大田稍密。为了便于管理与收获,插秧后将单个水面栽培床连结成长条状,宽度以便于管理为好,连接成长条状栽培床之间留有条1-1.2米通道,便于竹排或小船进出与管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8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