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常合齿轮无级自动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2108937.6 | 申请日: | 199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7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民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 |
代理公司: | 双鸭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兴安 |
地址: | 1551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无级 自动变速器 | ||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领域。
根据CN87101898号发明专利申请,该无级变速装置实质是由两个行星轮系组成,使两个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两两相连。动力由其中一个行星轮系的系杆输入,由另一行星轮系的系杆输出。由一个可逆电动装置控制其中一对太阳轮的转速,而使另一对太阳轮的输出转速得到改变。实际上是应用两个动力系统,故该装置机动性能较差,适用范围很小,只能适用固定场所,不能适用于交通工具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机械传动中对无级变速器的要求,改变现有技术中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的现状。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很大区别。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采用动力由其中一个差速器的半轴齿轮输入,由另一差速器的半轴齿轮输出。并且可随阻力矩的大小变化自动改变传动比,不需增加附加的动力设备来控制。因而机动性能好,传动比调节范围大,传动效率高,加速性能好,起步快,并且结构紧凑,体积小,适用于各种机械变速传动机构。
本发明是由二个行星齿轮差速器、一对蜗轮蜗杆及与其相适应的外壳体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可实现无级自动变速。
本发明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所示。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及工作过程是:将差速器1的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1经连接齿轮Z19,半轴21与差速器2的半轴齿轮Z2′相连,并使其转速比为n1∶n2′=1∶1;将差速器1的半轴齿轮Z1″经半轴,锥伞齿轮Z6与蜗轮相连,再经蜗杆、连接齿轮Z12与差速器2的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2相连,并使差速器1的半轴齿轮Z1″与差速器2的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2
的转速比为n1″∶n2=6∶1,且转向相反。
在此机构中蜗轮蜗杆的作用是控制差速器1的半轴齿轮Z1″的转速,使其不能自行自由转动。
差速器1的作用是输入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2,并利用结构改变动比。
差速器2的作用是将动力输出,并利用结构改变传动比。
由差速器工作原理可知,由于差速器中的两个半轴齿轮Z′、Z″具有差动作用,当半轴齿轮Z′转动时,如半轴齿轮Z″固定,此时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自由转动,并且转向与半轴齿轮Z′的转向相同,转速等于半轴齿轮Z′转速的一半。如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固定不动,则当差速器半轴齿轮Z′转动时,半轴齿轮Z″反向转动,但转速相等。差速器半轴齿轮Z′、Z″与行星齿轮外壳齿圈Z的转速关系式是:
n′+n″=2n或n′=2n-n″
即当 n′=200 n=200 n″=200
n′=200 n=150 n″=100
n′=200 n=100 n″=0
n′=200 n=50 n″=-100
n′=200 n=0 n″=-200
由关系式n′+n″=2n可知,如n′转速恒定,那么n的转速增加,n″的转速也增加;n的转速减少,n″的转速也减少。但无论怎样变化,在三个齿轮同向旋转时,n″的转速不能等于或超过n的两倍。
常合齿轮无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是:动力由差速器1的半轴轮Z1′输入,由差速器2的半轴齿轮Z2″输出,其转向与输入轴转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民,未经李万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8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流量计的差动式精度调整装置
- 下一篇:高效脱膜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