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火苗打火机无效
申请号: | 92109388.8 | 申请日: | 199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2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林 |
主分类号: | F23Q2/16 | 分类号: | F23Q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苗 打火机 | ||
1、一种双火苗打火机,包括壳体,由气箱,进气阀,可调节气量大小的出气阀组成的储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组成的防风火组件,作用于储气箱组件的出气阀上的供气控制机构,火苗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防风火组件的混合室上安有一罩件,火苗转换机构的一端与罩件相连接,以利用罩件来控制防风火组件中的混合室的空气通道的封闭与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件为出气头的壁,混合室和雾化器相互连接,相对于出气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件为可沿混合室的内壁滑动的筒体,筒体内壁顶端具有一台肩,台肩上安有密封圈,筒体顶端为一与出气头相配合的锥形出气管,雾化器下的气流导管具有一径向旁通道,雾化器外壁有连通所述出气管与径向旁通道的环形缝隙,雾化器顶端与筒体内壁的台肩接触时,密封圈密封该环形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苗转换机构的另一端与点火装置的动作件相连接,所述的点火装置的动作件动作时,点火装置点火,动作件放松时,供气控制机构维持供气,火苗转换机构利用所述的罩件封住混合室的空气通道,转换防风火组件中可燃气的气流形态,转换火苗为明火。
5、一种双火苗打火机,包括壳体,由气箱,进气阀,可调节气量大小的出气阀组成的储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组成的防风火组件,作用于储气箱组件的出气阀上的供气控制机构,火苗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防风火组件的混合室中安有一扰流元件,火苗转换机构的一端与扰动元件相连接,利用扰流元件的伸进或抽出来控制防风火组件的混合室中的喷射气流的扰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元件为一棒状物,该棒状物在混合室中进出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苗转换机构的另一端与点火装置的动作件相连接,所说的点火装置的动作件动作时,点火装置点火,动作件放松时,供气控制机构维持供气,火苗转换机构利用扰流元件在混合室中的进出滑动,转换防风组件中可燃气的气流形态,转换火苗为明火。
8、一种双火苗打火机,包括壳体,由气箱,进气阀,可调节气量大小的出气阀组成的储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组成的防风火组件,作用于储气箱组件的出气阀上的供气控制机构,火苗转换机构,所述的出气头的顶端有一根开口垂直向上的气体燃料喷嘴,该气体燃料喷嘴与储气箱相连通,所述的火苗转换机构的一端为作用在气体燃料喷嘴与储气箱之间连通路线上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火苗转换机构的另一端与点火装置的动作件相连接,所述的点火装置的动作件动作时,点火装置点火,形成防风火,动作件放松时,供气控制机构维持供气,火苗转换机构利用对气体燃料喷嘴与储气箱之间连通路线的切断或导通,转换防风火组件中可燃气的气流形态,转换火苗为明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燃料喷嘴与储气箱之间通过导流软管相连通,所述的阀装置为挤压所述软管的阀开启件或楔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装置的阀体上具有第一第二气流通道,阀体的顶端为出气头,出气头上具有一开口向上的气体燃料喷嘴,该喷嘴与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阀体底部为与储气箱组件的出气阀相连的供气管路,供气管路与出气头之间为雾化器、混合室构成的第一气流通道,供气管路与雾化器之间具有一旁通道,该旁通道通过阀腔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燃料喷嘴与储气箱之间连通路线上具有一限流孔的限流片,其过流通道的当量过流直径为0.05-0.1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8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气控制机构包括阀开启件,簧片,簧片连接在壳体或储气箱组件的储气箱体上,簧片上具有一钩状物,阀开启件安在出气阀上,阀开启件的一端与簧片相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4或7或8所述的双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苗转换机构的另一端与压电式点火装置的压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林,未经王志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93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温耐溶剂皮线软管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首乌健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