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咸脆花生的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09777.8 申请日: 1992-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26653C 公开(公告)日: 1994-11-23
发明(设计)人: 徐昌;吴世能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36 分类号: A23L1/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30007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生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花生烤果食品的加工方法。

目前国内市场的花生烤果类食品,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四川省的“天府花生”、广东省的“咸干花生”为代表的。它们均属有配料、入味、烘烤等主要工艺过程、带咸味的烤果食品。第二种是以山东省的“青岛大花生”为代表的。不经过配料、入味工艺的淡脆花生烤果食品。上述产品在港澳市场均有一席之地。但“天府花生”、“咸干花生”经配料入味后,果仁变性,变形,其果仁及果仁红衣变色,食之虽有咸味但果仁较硬,不够酥脆。淡脆花生虽然保持原色原形,食之酥脆,但因未经配料入味,其香味不足,“热性”较大,尤其在南方人们不敢多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既有一定咸味、又要酥脆、集香酥脆于一体,保持果仁、红衣原形原色不变,咸淡适中的咸脆花生的方法。

本项工艺技术的特点,是在配料入味工艺上既要达到进味,又不使果仁熟化而变性,变形,并采用先低温脱水干燥,后进行高温脆化的工艺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a、选料:要选用果荚均匀,果仁饱满,当年的新花生;

b、清洗:将选好的原料,先在漂白粉含量1-2%的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进入清洗机,加水和少量白砂,转动清洗3-5分,取出花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c、预干处理,将清洗过的花生在40-70℃条件下风干4-8小时。

d、配料、入味:在食盐含量10-15%的盐水中将预干过的花生煮沸15-25分钟;

e、熏蒸:入味后的花生用硫磺熏蒸1-2小时,硫磺用量为花生重量的0.1-0.3%。

f、低温干燥脱水:熏蒸后的花生,在40-70℃的条件下风干脱水14-18小时,使花生含水量降至25%以下。

g、高温脆化:经低温脱水干燥后的花生,在80-120℃温度条件下烘烤3-5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不会使仁变性变形,红衣保持原色。产品的咸味适中,并集香、酥、脆于一体、风味独特,且不产生一般烘烤食品的“热性”。

实施例

以生产100公斤/日咸脆花生的生产工艺为例,其具体过程如下:

①选料:从原料花生中选取(人工)荚果均匀、果仁饱满的花生100公斤。

②清洗:a、在1.5米×1米×0.8米(高)的浸泡池内,加400公斤水,配4公斤水,配4公斤漂白粉,在充分搅拌溶解后,把选好的花生放入池内,浸泡20分钟;

b、将浸泡后的花生,放入一台滚筒式清洗机,滚动清洗4分钟,清洗机内事先注入清水30公斤及少量白砂;

c、从清洗机出来的花生,再经清水冲洗后待用。

③预干处理:将漂白清洗过的花生,在50℃条件下,于干燥箱中,鼓风干燥6小时,或是在自然 阳光下于水泥地面晒一天。

④配料、入味

a、配料:在容量为150公斤的不锈钢配料锅内盛水100公斤,加食盐10公斤,煮开。

b、入味:将经过预干的花生20公斤,倒入煮开的配料锅内,加盖煮沸15分钟(要进行2-3次的搅拌),取出花生,再用清水冲洗3-5遍。在煮第二批花生前,先将食盐含量为6%的温盐水加入配料锅,使水位达到原先水平,反复煮5锅即够100公斤。

⑤熏蒸:经入味后的花生置于竹筛上,放入熏蒸室用硫磺熏蒸。

a、熏蒸房:长1.3米,宽0.8米,高2米,长立方体,并装有排气装置,可用砖砌,底部有15厘米高的熏蒸架,正面为门。

b、熏蒸方法:竹筛直径为50厘米,每筛可装花生1.5公斤,60个筛可装100公斤花生。将装好花生的竹筛每三个一层,一直从底架堆至顶部,并将0.25公斤的硫磺装在铁盒内,放在底架下点燃,关好门,熏蒸1小时。然后,先打开排气阀,排出SO2气体,最后打开门,将竹筛逐个取出。

⑥低温脱水干燥:将经过熏蒸的花生,装入食品托盘,每盘装1.5公斤,放入干燥箱,温度50℃,鼓风脱水干燥16小时。

⑦高温脆化:经低温脱水后,花生含水量在25%以下,把托盘转入远红外烘烤炉,温度100℃,烘烤4小时,并不断检查,当果仁达到半酥脆时即可出炉。

⑧冷却包装:出炉后的花生经过2-3小时的自然冷却,即可称重包装。

由于花生加工的设备属非标准设备,设备厂家可根据生产能力和加工工艺要求进行设备配套制作。因此,生产能力1000公斤/日的加工方法,只要相应扩大设备容量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9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