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形锥、提篮法在卵石层中成孔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2110959.8 | 申请日: | 199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04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军;胡石贵;马电魁;刘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兴基础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02D7/00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静香,饶黄裳 |
地址: | 05173***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形锥 提篮 卵石 层中成孔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冲击锥在卵石层中成孔工艺。
通常在卵石层中成孔依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JGJ4-80)中对砂卵石层成孔工艺,建议用中、高冲程(2-3m落距)的冲击钻将卵石冲碎,规定每冲0.5m~1m应抽碴一次,下护筒并及时补浆护壁。实践证明这种施工工艺效率低。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该工艺将卵石冲碎时要消耗大量的能,工期较长,又由于中、高冲程(2~3m)的冲击能量大,振动大,成孔过程中易出现坍孔、扩孔或卡钻事故。
本发现的目的是要解决卵石层中钻孔的速度及质量,发明人设计了活门锥(1)、塔型冲击锥(2)、提篮(3)组成的装置。不需要较大冲程即可将大部分原状卵石(最大粒径可达43cm)用提篮直接提出,以达到低消耗快速成孔的目的。
本发明的内容是先用活门锥(1)在卵石层中钻成一个直径600mm的小孔(图1),同时向孔中放入粘土护壁,然后在孔底放一用钢筋焊成上口直径为500mm,下口直径为350mm,高为1000mm的提篮(尺寸也可根据钻孔大小而定),再用塔型冲击钻(2)成孔(图2),同时向孔中放入粘土护壁,此时塔型锥撞击卵石下掉,落入提篮内,当提篮盛满后上提倒掉,再下提篮,再用塔型锥扩孔,下粘土护壁,上提提篮倒掉,如此重复作业,直到设计深度。
本发明与常规的成孔工艺相比,功效可提高3-4倍,而且孔壁完好,无坍孔现象,垂直度小于规范上规定1%的要求。
本发明已在若干项大、中型工程中实践、证明上述设计是可行的。例1: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余家湖煤码头桩基用本装置施工,穿透表层有1.5m,500N~1000N的块石层履盖的砂卵石层21m(卵石直径1000mm),平均钻一个孔用2~3天,而另一个单位采用常规装置进行施工,平均钻一个孔需8~10天。例2:重庆市长江二桥桩基工程,设计桩直径为1.6m,穿透卵石层深度25~30m,一些单位用常规装置施工每成一个孔需30天,而用本装置则用8~10天即可完成同一直径与深度的孔。
附图说明:
图1是先在卵石层中钻小孔
(1)活门锥
图2是在小孔基础上扩孔
(2)塔型冲击锥(3)提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兴基础公司,未经河北华兴基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0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凿岩钎杆湿式疲劳寿命的技术
- 下一篇:可生物降解的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