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力轴承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111893.7 | 申请日: | 199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11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明;韩广深;郝学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绍明 |
主分类号: | F16H1/00 | 分类号: | F16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轴承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一种新型传动装置。
一般普通园柱蜗杆传动装置,其效率较低,发热量大抗胶合及抗磨损的能力都较差,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滚珠蜗杆传动装置。它是使用一种表面螺旋沟槽的球面蜗杆制成,蜗杆和蜗轮上的沟槽是使用范成法,导程是允许变化的。但它的阻力大,效率低传动精度差。据1970年在美国申请专利,《消隙式减速装置》。它只不过是再循环式的一种改进,消除齿隙后提高了传动精度,但降低了承戴能力。据1975年在苏联申请专利,《一种园柱蜗杆式的滚珠蜗杆传动》。其螺旋滚道的螺距和螺旋倾角都是常数,故承戴能力低。日本NSK公司设计的《平面滚珠蜗轮付》。其滚珠的循环是在蜗轮上进行的,这就要求蜗轮上的每个轮齿上构成一条滚珠的循环回路,从而使传动机构复杂化,于1985年中国郑家俊设想的《滚珠蜗杆传动》。它是将渐开螺旋面蜗杆的一侧齿面开出多半园弧形的蜗旋槽,保证滚珠嵌入槽中循环,但蜗杆因齿面开有园弧槽使得根部弯曲强度降低,故承载能力有限,且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有一定的困难。据1985年中国李祥满研制的《一种园弧面蜗杆传动装置》。由于不具有自锁性,噪音大及加工制造上的难度,造成传动精度低。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针对上述缺点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即考虑到使用效率,又解决了加工上的难度。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蜗杆蜗轮采用推力轴承的原理,把蜗轮作为轴承的外套,把蜗杆作为轴承的内套,采用自然产生的蜗旋升角,由于增设输送器,使输送器和蜗杆形成一个整体,它的结构是园锥体,内有花键轴,两端有轴承,A端有弹簧片,轴承座外有从动轮。输送器的旋转是由蜗杆的A端上的主动轮,经过三个介轮传送到输送器,促使内外滚珠从蜗杆推送到蜗轮进行循环传动。
本发明的推力轴承传动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其特征在于:
(1)外滚边采用园弧面蜗杆螺旋式,内滚迈采用园锥体型通道。
(2)园锥体是由输送器和蜗杆构成一个整体,内有花键轴来加大输出扭矩。
(3)工作滚珠全部装配在蜗杆体内,通过输送器使滚珠不能脱出,使滚珠与蜗杆保持着一个独立的整体,拆装方便。
(4)蜗轮加厚,滚珠与蜗轮接触面积增大,故承载能力大。
(5)滚珠之间装有沙架消除了噪音。
(6)园洞面蜗杆的螺距固定不变,螺旋倾角是变化的,所以容易加工。加工蜗轮用片状刀头,加工蜗杆用元头状刀头。
(7)具有不自锁性,即可做减速传动又可做增速传动。
附图1:推力轴承传动装置装配图:
[1]蜗轮、[2]滚珠、[3]蜗杆、[4]输送器、[5]保持架、[6]壳体
附图2:蜗轮示意图
附图3:蜗杆示意图
申请人曾用GCr15轴承钢制造蜗杆,蜗轮和输送器,并装配成样机,经跑合测试,传动原理正确,根据现有材料和工艺来计算,齿合效率的理论值可达96%;与现有汽车后桥传动装置相比,输出扭矩约高25%,原汽车后桥是由传动轴和后桥组成。传动轴包括车架中横梁,中间支承总成,万向节十字轴;后桥包括园锥主动齿轮,后桥主动齿突缘、园柱主动齿轮,园锥从动齿轮,园柱从动齿轮。经过改革后去掉原汽车传动轴及后桥。而由蜗轮[1]滚珠[2]蜗杆[3]输送器[4]保持架[5]来取代于汽车后桥传动装置。
推力轴承传动装置:
附图一:推力轴承传动装置装配图一
附图二:推力轴承传动装置装配图二
附图三:蜗轮
附图四:蜗杆
附图五:沙架
附图六:输送器
附图七:园头片状刀头
附图八:园头刀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绍明,未经董绍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