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燃料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11908.9 | 申请日: | 199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8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秦德福;黄永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30 | 分类号: | C10L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继轩 |
地址: | 610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燃料 产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民用复合液体燃料产品及其制备方法领域。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民用燃料的挡次也越来越高。除历来使用的煤和柴火外,现有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甲醇、煤油混汽油以及重油改性燃料,这些燃料在部份城市及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使用,深受用户欢迎,但这些燃料有些是工业原料,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增长的需要。中国专利CN1033392A题为《液体燃料组合物》,采用凝析油、甲醇、粗苯和动植物油等组合成液体燃料。这些组合物中除凝析油外,都是常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价格高;这些组合物的比重相差较大,其混合物在室温下难以保持均一的燃料体系,不易燃烧完全;甲醇易挥发有刺激性,危害眼睛;苯类有机化合物有毒,吸入体以难以排出,危害人的健康,难以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液体燃料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它以炼油厂的付产品、天然气付产品、轻质原油常压馏分和工业酒精厂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复合添加剂制得。它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无毒、无尘、无废气、燃烧完全,热值高达11000-11800大卡/千克。成本低的优点,可广泛适用于城市居民和交通方便的农村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烧料产品的原料起始配方组分(按重量计)为:
主燃料油(可用炼油厂付产品、天然气付产品、轻质原油常压馏或原油油渣回收馏分) 75-95份
辅燃料油(可用酒厂、酒精厂和木精厂下脚料) 5-25份
复合添加剂A(可用氯酸钾(钠)、氯化锌重铬酸钠、高锰酸钠、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或阴离子型,硫酸铁-烷基脂肪酸钡,如α-烷基脂肪酸钡、硫酸铜和有机胺 适量
复合添加剂B(可用低碳醇,如乙醇或丁醇及其酯类如甲酸乙酯,乙酸丁酯,饱和酮,如丙酮、丁酮) 2-25份
上述主燃料油和辅燃料油均属工业下脚料,收购价格低廉,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复合添加剂A中的化学药品有助燃、增溶、抗氧、钝化、防腐、消烟、调节闪点和杀菌等作用;复合添加剂B有助燃、调节凝点和粘度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燃料产品的制备方法是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合成反应釜中,将上述起始原料配方组分分别过滤,称量加入主燃料油和辅燃料油于釜内,开动搅拌器,再将预先称量、研磨成细粉或溶解于少量的油溶剂中的复合添加剂A和B依次徐徐加入,于温度15~40℃下反应30~40分钟,取样分析检验质量,当质量合格后停止反应,产品经过滤、装罐入车。
液体燃料产品的物理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比重:0.730~0.800
馏程:90~230℃
燃烧性:普通(电子打火)炉不预热,燃烧完全,无异味,兰色火焰。
燃点:60℃左右
浊点:-18~-12℃
闪点(开口)45~55℃
腐蚀性 合格
粘度(30℃) 0.80~1.00厘泊
机械杂质 无
硫含量% ≤0.5
热值:11000~11800大卡/千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原料来源广,主要利用炼油厂、天然气和工业付产品,下脚料合成液体燃料产品,收旧利废,变废为宝。开阔了城镇和乡村民用液体燃料的新途径。
2、该产品适用普通燃气炉具,不预热、燃烧完全,热值高达11000~11800大卡/千克,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无异味、无尘埃、无废气排放和无污染,清洁卫生。
3、该产品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用户可根据需要装罐,运输方便,广泛适用于城镇和乡村使用,并可作为天然气、液化气和煤气等的补充燃料,成本相对偏低。
4、热效率比较:该液体燃料与天然气同烧一壶4公斤凉水,液体燃料需10-11分钟,天然气却需15分钟。
5、不与工业争原料,不受地区和资源限制,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实施例:
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合成反应釜中,将天然气付产品(瓦斯油)75公斤,炼油厂付产品(或塔底油)15公斤,工业酒厂下脚料10公斤,经分别过滤后加入釜内,开动搅拌器,再将预先研磨成粉的复合添加剂A0.2公斤,复合添加剂B10公斤,依次徐徐加入,于温度20℃左右下反应35分钟,取样分析检验质量,当质量合格后停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技大学,未经成都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