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创新网面的球拍无效
申请号: | 92112095.8 | 申请日: | 199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忠 |
主分类号: | A63B51/00 | 分类号: | A63B51/00;A63B5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创新 球拍 | ||
本发明与有网目的球拍有关,详而言之,指一种具有创新网面的球拍,该创新网面则成一齐平的平面。
请参阅图1-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球拍,一般网球拍10大致上包括一头部11、一握柄14以及一连接于该头部11与握柄14之间的柄身15,弦线12穿梭设于该头部11上各对应的线孔16后,各经、纬弦线上下交叠,而构成一纵横交错且大致呈平板状之打击网面13。
该打击网面13具有多个由经、纬弦线12所交叠编织而成的结点17,即经、纬弦线12的交叉点。在球拍的有效击球区内,相隔二结点17的距离约为11~18mm,每一对相邻接的结点17之间的经线线段12′、纬线线段12″各具有不同之倾斜方向与斜率。在静止状态时,网球球面与任一平面仅有一点接触。于击球时,网球撞击于打击网面13时会受力变形,因此其与打击网面13即形成预定大小的接触面积,视球速之不同,约为由a、b、c与d四个结点17至由a′、b′、c′与d′等结点17所构成的面积之间。持拍正向击球时,网球会略沿打击网面13的法线向量S方向远离打击网面13,其中又以击球时,网球质量中心的运动轨迹的方向相对于法线向量S的角度对网球离去方向的贡献最大。当网球质量中心的运动轨迹的方向以平行于法线向量S对正撞击各结点17,如a、b、c或d结点时,网球得以沿该法线向量S的方向远离打击网面13;惟当网球球面接触点触及具有预定斜率的弦线线段12′、12″,如f或g点上时,虽然网球质量中心运动轨迹的方向仍平行于法线向量S,但离去的方向则会以预定角度θ偏离该法线向量S,因此挥拍者的击球方向即会与网球的行进方向产生一角度差。由于击球的过程中,网球的球面接触点撞击或对正弦线线段12′,12″的机率较其撞击或对正结点17的机率大得多,故大多数挥拍击球中,网球行进方向均将以预定角度偏离挥拍方向,造成控球不易,往往易使球落入坏球区,此为现有技术球拍的一个必然弊端。
二、当球撞击于打击网面13时,瞬间冲击力会使弦线12,尤其是经线,产生滑移现象,如图4所示,弦线偏移后,除使打击网面13各处具有不同的张力值外,网面上单位面积的弦线数亦将有所更动,产生受力不平均的现象。
三、传统上,为降低球拍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现象,其技术手段不外乎改变球拍框体的形状或构造,或另于网面上套穿吸震块、吸震条等,惟其吸震作用均有局限性,且为间接吸收由弦线所传递的震动,故其吸震效果不大。
上揭文中主要以网球拍作说明,其他球拍诸如羽毛球拍、壁球拍等亦具有相同缺陷。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诸缺陷,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创新网面的球拍,使打击网面呈一齐平的平面,据以增加击球时的控球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创新网面之球拍包含有一环框状的头部;一握柄;一连接该头部与握柄的柄身;以及一由弦线穿设于该头部所构成之打击网面;其特征在于:该打击网面包含有至少一弹性包覆区,该包覆区包覆于该打击网面,并保持弦线间的透空状态,该弹性包覆区于该打击网面的至少一端面形成一齐平的包覆平面。
经由以上结构,该包覆平面可使打击网面形成一平整的平面,从而可增加击球的控球性;并可固持经、纬弦线交叠所形成的结点,使弦线不产生滑移现象;再者,该弹性包覆区可直接吸收球之冲击力,增进吸震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创新网面的球拍的优点在于可避免因击球时弦线滑移而造成打击网面受力不平均的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乃在于通过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创新网面的球拍,可大幅增进打击网面的吸震效果。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
图1 为现有技术的网球拍的透视图;
图2 为图1的部分头部的放大透视图,其中示出弦线的结点与弦线线段的细节;
图3 为沿图1的3-3剖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 示出现有技术的网球拍在击球时发生的弦线移动的情况;
图5 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 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其中示出网面结构的细节;
图7 为沿图5的7-7剖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 为图5的局部正视。
图9-13 分别为沿图8的9-9、10-10、11-11、12-12及13-13剖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4 显示相对于弦线上不同位置所形成的击球点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忠,未经刘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2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牙齿清洁保健粉(膏)
- 下一篇: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