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藻富硒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112160.1 申请日: 1992-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87775C 公开(公告)日: 2002-07-17
发明(设计)人: 谢应先;徐晶;陈婉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2 分类号: C12N1/12;A61K33/04;A23L1/304
代理公司: 小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乐华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螺旋藻 技术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保健食品、饮料和医药添加剂的螺旋藻富硒技术。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段殖体目、颤藻科的螺旋藻属。目前已分离和被描述的种约有35个以上。用于生产的藻种主要是从非洲乍得和墨西哥特克斯科克湖分离的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据化学分析表明,螺旋藻蛋白含量为58~70%,并含多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典型高蛋白保健营养品。中国专利CN1035425“蓝藻-螺旋藻饮料的制造方法”是以蓝藻-螺旋藻为主要原料经磨细、浸取、酶法水解,得到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佐以其它添加剂,制造出蓝色透明的蛋白质、氨基酸饮料。中国专利CN1015357“螺旋藻锌铁强化技术”,利用螺旋藻在常温、弱光及适宜的PH值下,一次性大量吸收、富集溶液中的锌、铁离子,其络合作用十分显著,但对螺旋体中蛋白质、氨基酸无影响,制取的产品可用来制造药品、保健食品,并可作为各种锌铁营养添加剂。DE3421644“含硒和V.E的螺旋藻营养组合物”介绍了营养饮食配方,在螺旋藻的干粉中加入最终浓度为20~200PPm的亚硒酸钠,但这种掺合的硒仍然是无机硒,累积食用过量对人及动物都有一定毒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硒已被证实是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及动物生命代谢不可缺少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因而它具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致癌物活力及抵抗有毒物质等重要作用。由于硒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中的重要地位,近年国内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市场上含硒、富硒食品相继问世,如富硒茶、富硒蘑茹、富硒蛋、富硒酵母等,但这些富硒产品不是含硒量低,就是富硒载体本身不够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螺旋藻作为硒的生物载体,提供一种螺旋藻富硒技术,生产出集高蛋白与富含有机硒为一体的医药、食品添加剂。螺旋藻繁殖快生长周期短,培养条件要求不高,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研究表明,不同藻种其富集能力各异。一般螺旋藻粉的含硒量仅为0.2PPm左右,然而螺旋藻富硒浓度达500~1000PPm以上,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为了获得高硒能力的藻株,发明人通过改变螺旋藻生长的外部环境,使其逐步适应的方法来达到驯化的目的。

本发明螺旋藻富硒技术是在温度25~30℃、PH8~10、最佳光照3000~5000勒克斯条件下,先将在Zarrouk培养液中培养好的螺旋藻放在低硒浓度20~30PPm的培养液中,驯化时间3~5个月。最初藻体因不适应此种培养条件,大量藻体死亡,藻液发红变色。但存活下来的藻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适应了此种培养条件,并能正常生长。经过驯化后,筛选出富硒能力强的藻株作为富硒生产藻种。当藻体在培养液中生长达到一定密度(漂浮在液面成片状),加入亚硒酸钠,使硒的最终浓度达到350~400ppm,使螺旋藻在较高的硒浓度下正常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培养5~8天。当然硒的浓度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达到一定的浓度(574.20PPm)后,螺旋藻体就会受到毒害而全部死亡。从高硒浓度(350~400PPm)营养液中驯化筛选出的不同藻株,在相同的硒浓度下连续培养。此后每隔5~8天过滤采收一次,用清水将鲜藻泥中多余的无机硒冲洗掉,洗涤至PH值为7,然后在60~80℃下烘干或喷雾干燥,成为富硒藻粉。

另外还可运用浓缩培养富硒的方法,将从高硒浓度(350~400PPm)培养液中筛选出的藻体,或经低硒浓度(20~30PPM)驯化后的藻体,置于硒浓度为700~1000PPM培养液中,在光照≤3000勒克斯、温度25~30℃、PH值7.5~9条件下培养2~24小时,过滤采收,用清水将富硒藻泥中的多余无机硒冲洗掉,洗至PH值为7,在60~80℃下烘干或喷雾干燥,即为富硒螺旋藻粉。

本发明螺旋藻菌种保存、室内繁殖,均采用Zarrouk培养基,其主要成分为(g/l);

小苏打  16.8       硫酸亚铁    0.0 1      磷酸氢二钾    0.5

硫酸钾  1.0        硝酸钠      2.5        结晶氯化钙    0.04

食盐    1.0        A5溶液     1ml        B6溶液       1ml

硫酸镁  0.2        PH          8.1

A5溶液(g/l)

硼酸2.86二氯化锰1.8硫酸锌0.22硫酸铜0.08氧化铜0.0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2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