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起拨道器无效
申请号: | 92112525.9 | 申请日: | 199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41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武;何书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进武;何书静 |
主分类号: | E01B33/00 | 分类号: | E01B33/00;B61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6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起拨道器 | ||
本发明属于铁道线路的液压起拨道机械。
机车车辆在线路轨道上运动时,对线路产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使轨道在垂直、水平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增加了列车的不安全度,影响行车速度,为恢复线路轨道原来的几何位置,一般通过起拨道作业来完成这一任务。中国专利CN85105828公开了一种由底盘、拨杆和工作缸等组成的平面三铰点四连杆机构,这种机具最大不足之处,(1)初始起道力小,(2)初始拨道力小,(3)初始起与拨比不合理,所以只能适用于43kg/m,50kg/m钢轨起拨道作业,对板结道床或重轨作业除劳动强度大之外,由机具负荷过大造成大批破损。
中国专利CN88104478A由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互相铰接,活动底座与拨杆铰接,拨杆的另一端与工作缸的移动件铰接工作缸的不移动件与固定底座的另一端铰接,使固定底座、活动底座、拨杆、工作缸的移动件和工作缸的不移动件构成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采用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当起拨道器初始加力时,活动底座与拨杆铰接,由于活动底座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受力大,而固定底座面积大,而单位面积上受力小,所以活动底座下沉快。在这过程中实际上增加了α角,也就是增大了初始起道力,这种适用于轻重轨起拨道作业,但对于重轨板结道床劳动强度仍然很大,特别对中国最近60kg/M道叉组群由木枕换上了混凝土轨枕,总重由木枕的20吨换上混凝土轨枕提高到42吨。所以这种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也起拨不动,为解决上述急需生产关键提出本题。
为了克服上述起拨道机构的缺陷,因为在中国铁道线路上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液压起拨道器,在不改变原机构想提高起拨力是不可行的,如在原机构增大任何参数,将导致(1)起拨道速度的降低和影响机械化配套作业,(2)机重增大,这两项都超过了部工各局给定的规范参数。
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即达到了铁道部工务局全部规范参数,在同类机具中,起拨道吨位最大,机重最轻,适合于43、50、60、75、100Kg/M等,42吨的60kg/M混凝土轨枕道叉组的起拨道作业,既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互相铰接的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并在固定底座一部分铰接一个摇杆,而摇杆的另一端与工作缸不移动件的缸座铰接,而拨杆的一端与活动底座铰接,另一端与工作缸的移动件铰接,这样形成了平面六连杆五铰点机构。此机构工作时由于固定底座面积大,而活动底座面积小,其后端的摇杆和缸座铰接组成的活动底座面积更小,所以当受力后,两端的活动底座由于面积小而单位面积上受力大,工作时先下沉,则使α1增大到α′1,α2增大到α′2(图5)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固定底座的一部分作为边杆,构成的平面六连杆五铰点机构,α增值倍数,大于平面四铰点值五连杆机构,于是可知产生的初始起拨道力也比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产生的初始起拨道力大。达到了本发明目的。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作业瞬间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初始起拨道时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初始起拨道时理论结构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用销轴1铰接于A点的活动底座2和固定底座3,在铰接A处的固定底座3的下部具有限制活动底座2,与固定底座3的相对转角的止推面4,止推面4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2°-14°,最佳为7°10′。活动底座2的另一端用销轴5与拨杆6铰接于B点,拨杆6的另一端用销轴7与工作缸8的移动件9铰接于C点,工作缸8的不移动件10用销轴11与摇杆28的一端铰接在缸座上的D点,摇杆28的另一端用铰接在固定底座3上的F销轴30上。摇杆摆角范围10°-25°,最佳为14°,铰接在A、B、C、D、F五铰点的固定底座3,活动底座2,拨杆6,工作缸8的移动件9和工作缸不移动件10的缸座与摇杆28构成的,即平面六连杆五铰点机构,其参数如下:
AB BC CD始 CD终
30-300 200-270 205-285 310-440
BD FD AE
400-600 40-200 270-500
其最佳参数为:
AB CD CD始 CD终
150 215 280 420
BD FD AE
440 120 3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进武;何书静,未经王进武;何书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2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差动减速电动卷扬机
- 下一篇:芭蕾脚尖鞋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