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分体式空调器无效
申请号: | 92113160.7 | 申请日: | 199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廖亚非;胡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亚非;胡岱文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0045 四川省重庆***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体式 空调器 | ||
本发明用于室内、个人、设备等的空气调节,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风机,通道换向装置、调节单元,电单元、壳体等构成,运行于常规的制冷循环。调整通道换向装置和调节单元使送风温度随季节要求变化-热泵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风冷分体式空调器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压缩机、冷凝器和风机为主构成,装在一个壳体内,结构固定,置于室外,冷凝器的进出风不考虑接风口,风管,出风一般作为废气排出室外;另一部分由蒸发器和风机为主构成,装在一个壳体内,置于室内,使室内空气经蒸发器换热后循环达到空调目的;两部分间的制冷工质通道是用柔性或刚性管道联接,其通道换向装置是一个工质通道四通换向器,使在冬、夏季节冷凝器、蒸发器位置不动,但功能互换,从而实现热泵功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CN 2091436U即就工质通道用软性管联接分体式空调器的两部分提出了专利申请。
从上面对现有技术的陈述中可以看到:
1、冷凝器和压缩机装成一体,位置固定、体积大,若要使冷凝器进出风方位改变,需整体移动,某些方向甚至不可能。
2、冷凝器的进出风口不考虑接风口、风管,并将冷凝器出风作为废气排放,设有对冷凝器出风能量进行引导利用。
3、冬、夏季工况只能通过工质通道的四通换向器予以转换,其换向器制作复杂,精度要求高。
4、空调器各部分之间没有用支架有机组合,使其有目的调正相互方位。
本发明即针对以上四点不足,予以改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蒸发器、冷凝器管导单元化,对气流进行组织导向;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器分别装于各自的管壳内,管壳内有换热风机,壳体上有制冷工质通道接口、电接口、风口接口,壳体即是保护壳又是风管-形成蒸发器管导单元和冷凝器管导单元。
2、压缩机、调节单元,电单元等除蒸发器、冷凝器管导单元以外的其余部件装于一个壳体内,构成主机单元。主机单元壳体上有制冷工质通道接口和电接口,主机单元上可装管导单元支架,以组合管导单元。
3、联接管导单元之间和主机单元之间的制冷工质通道采用柔性或刚性管道,使三个单元之间可自由调正方向位置或固定组合。
4、调节单元根据冬、夏季工况调整蒸发、冷凝温度、压力、流量以适应季节变化要求。
5、用空气通道换向装置,改变蒸发器和冷凝器管导单元出风的通道达到热泵功能,其包括:
5.1、四通换向器 如图1
由壳体,2个进风口、2个出风口和一个可将壳体内的空间分开成2个部分的旋转伐片构成;伐片在正交(90°)的位置将壳体内划分成4个小空间(1、2、3、4、象限),只要4个进、出风口分别在一个象限,一个进风口的象限和一个出风口的象限相邻,则不管其风口在该象限壳体上的哪个方位都能达到四通换向的目的。
5.2、管导单元方位换向装置
a、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支架、滑块、旋转连接件、紧固件、作为换向装置的支架、联接件,管导单元在支架上移动、旋转,在夏季使蒸发器管导单元送风进入室内通道方 冷凝器管导单元接入室外通道方位,在冬季则反之。
b、将管导单元根据季节需要,分别吊、挂或放在室内、外、相互间不需支架组合。
c、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旋转,换向风口作为换向装置,联接于管导单元的进出风口,通过接管或不接管将气流送入室内或送向室外,其法特别适用于单元间采用刚性工质管道联接的形式。
d、以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方式作为空气通道换向装置。
6、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工质通道四通换向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空调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1、空调器分体为3个单元,各单元功能单一,体积小、重量轻,由支架组合或者分别由建筑体支撑,方位灵活。便于移动、拆卸、检修。也可一台空调器采用多个蒸发器管导单元和多个冷凝器管导单元,即体积小,又可多方位送风。
2、管导单元和空气通道换向装置的结合使得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气流有组织地导向,从而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工质通道四通换向器即能达到热泵空调器功能。
3、以空气通道换向装置取代工质通道四通换向器,因其制作相当于一般风管、风口、支架制作程度,具有制作简便、投资少、无需专门工艺、设备等。
4、应用本发明对气流组织导向的原理,只需对现有非热泵空调器的冷凝器加装空气通道换向装置和调节调节单元工况,即可实现热泵功能。
实施例:
一、管导单元 如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亚非;胡岱文,未经廖亚非;胡岱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3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