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2113243.3 | 申请日: | 199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7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同源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治疗 食管癌 电极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
电化学治疗肿瘤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技术CN89207791中公开了一种直形针状电极,它对治疗肿瘤、乳腺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种电极不能用于治疗管状部位的癌症,例如食管癌。现有技术CN90103428.2给出了一种治疗食管癌的由软管、电极和中间导线组成的管式电极,这种电极的治疗表面积仅限于一、两根金属丝的表面积,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治疗面积较大、疗效好、适用于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
本发明的电极包括柔性绝缘材料制作的、内部带有轴向管腔的电极和设置在电极支持体表面的治疗电极,治疗电极与支持体轴向管腔内的电极引线相联,引线从轴向管腔的后端引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治疗电极由设置在电极支持体前端的端电极和至少一个设置在电极支持体表面的体电极组成,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端电极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上的径向孔进入轴向管腔与引线相联,体电极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上的径向孔进入轴向管腔与引线相联,所说的支持体轴向管腔至少包括一个位于支持体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电极丝在轴向管腔中的部分、引线均带有绝缘套管。
本发明给出的电极可以通过鼻腔、口腔深入到食管中去,端电极、体电极直接与病灶接触,所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病变部位在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的髓质型、溃疡型、缩窄型、溃疡缩窄型食管癌均有较好的疗效。电化学治疗后所有的病人均能进食,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状态,使一些危害病人解除静脉营养之苦,延长了生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疗电极表面积大、疗效好、适用病症广等优点。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单腔二极结构示意图
图2单腔三极结构示意图
图3单腔多极结构示意图
图4二腔二极结构示意图
图5二腔三极结构示意图
图6二腔三极结构示意图
图7二腔多极结构示意图
图8二腔多极结构示意图
图9三腔二极结构示意图
图10三腔三极结构示意图
图11三腔多极结构示意图
图12开道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3注液腔结构示意图
图14一个实用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5一个实用电极外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可以制作出系列化的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电极。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采用柔性材料作为电极支持体1,以利于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食管到达病灶;为了取得较好的疗效,本发明采用了贴体电极的设计方案,即将治疗电极设置在电极支持体1的表面(包括端表面和体表面)上,由电极丝缠绕而成,这样可以贴近病灶,形成面接触;电极与电源相联的引线2、3经支持体1的内部管腔从支持体后端引出。这种设计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表面积要大得多,又保持了细长形、柔性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治疗窄而长的管腔中的癌症,如食管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附图1给出了一种单腔二极结构的电极,它的电极支持体1有一个轴向管腔,其前端表面设置有一个端治疗电极5,靠近端电极5的支持体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体电极9,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附图2给出的是单腔三极结构示意图,其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6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3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丙烯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将筒形纸盒板竖起张开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