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叶片风扇组件无效
申请号: | 92113467.3 | 申请日: | 199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26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发明(设计)人: | 朴寅澈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金星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祥凌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风扇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空调机中或者需进行热空气或冷空气吹风作业之各领域中的多叶片风扇组件,更具体说涉及一种多叶片风扇组件,它能改善吹风效率并减小吸气噪音。
一般来说,现有技术的多叶片风扇包括一对右和左侧板1,1和涡板2,如附图中的图1所示。其中一个侧板1上形成有一个吸气口1a,用于将空气吸入多叶片风扇3,另一例板则设有一个驱动风扇3的电机5,一个电机固定板6和一组防震件7。这样一种多叶片风扇外壳呈类似蜗牛壳的形状,包括一个由涡板的弯曲部分形成的节流部分2a,一涡状部分2b和一个由其顶部开口形成的排气口2c。
采用这种结构,如果驱动风扇驱动电机5而使固定于一电机轴5a上的多叶片风扇3转动.如图2所示,离心力通过多叶片风扇的叶片3a就作用于处于风扇内部3b内的空气上,从而在风扇内部就建立了负压而将外界空气经过形成于多叶片风扇外壳上的吸气口吸入其内部。然后如图中箭头所示,借助于由电机5的驱动力转动的多叶片风扇的叶片3a,吸入的空气以增加的流率被推向排气口2c。此时,由于节流部分2a,部分被推动的空气积累于涡状部分2b以致由气流速率产生的动压就转变成静压然后空气被导向排汽口2c并从中排至外部。
然而,在这种现有技术风扇3中,由于根据风扇的特征,流体沿风扇转轴的方向吸入,经90°角的方向改变而径向流动,然后通过排气口2c排出,所以如图2中的斜线所示,由于空气中所携带的颗粒的惯性在吸气口侧风扇3的前端部分3c处就形成一个死区4,以致在此处可能不会建立吸气通道。死区的范围与各叶片长度的20%-30%对应。此外,由于多叶片风扇3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如图2中箭头所示在死区4附近,即在风扇的前端部分3c,就产生一个较大的涡流,导致静压损失,风扇效率下降及产生气流噪音。特别是由于在前端部分3c处可能不能建立吸气通道,该部分的周向区域必须被补偿到死区的范围,这样各叶片就比所需的长,从而导致多叶片风扇加宽。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多叶片风扇组件,包括一个位于外壳吸气口内的流体吸入导向件,不仅改善了吹风效率,而使人们能得到一薄的小型的风扇,也能减小气流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式提供了一种多叶片风扇组件,包括一涡形壳体部分,一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部分中的多叶片风扇和一形成在壳体部分的第一侧壁中的吸气口,其中多叶片风扇组件具有一位于壳体部分的吸气口中的死区成形区域处的流体吸入导向件,以减少在此处产生的涡流,流体吸入导向件包括一延伸到多叶片风扇内部中的具有向外弯曲喇叭形状的流体导向管,和一组将所述导向管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了一种多叶片风扇组件,包括一涡形壳体部分和一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部分中的多叶片风扇,其中风扇组件还包括一个带有吸气口及在其后端形成有一向外弯曲部分的流体导向管,和一钟口件,钟口件带有一个为流体导向的吸气口和一个固定于外壳的侧板上的环形凸缘,并借助于一组支架与同心安装于其内的导向管连接。
本发明的多叶片风扇组件能够减小死区及涡流的产生,因而使流量增加,提高吹风效率,同时也能减小气流噪音。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一现有技术多叶片风扇的构造;
图2是图1所示风扇在组装状态下的横剖视图,示出了在其工作时流体流动模式;
图3是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4是一横剖视图,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中流体流动模式;
图5是一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6是一横剖视图,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中流体流动模式;
图7是一曲线图,示出了根据图5所示实施例的流体吸入导向件之不同位置压力与流率的关系;
图8是一曲线图,示出了与现有技术相比图5所示多叶片风扇中一排出之流体的流率分布。
现在参照附图中的图3至8举例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首先参照图3和4,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的多叶片风扇组件。多叶片风扇外壳本身在结构上与在描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相同,包括一对左,右侧板1,1,其中一个侧板上形成有一吸气口1a,而另一侧板则设有一个电机5和一个固定于电机之转轴5a上的与其一起转动的多叶片风扇3;及一个形成节流部分2a和一个排气口2c的涡板2。该实施例包括一分立的流体吸入导向件10,它位于风扇外壳的吸气口1a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金星社,未经株式会社金星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3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