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一氧化碳和乙烯属不饱和化合物聚合物的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92113494.0 | 申请日: | 199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92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30 |
发明(设计)人: | J·M·马查多;R·N·弗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7/02 | 分类号: | C08G6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孙爱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碳 乙烯 不饱和 化合物 聚合物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一氧化碳与乙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线型交替聚合物共混料的组合物。
CO与烯烃的这类聚合物已为人所知一段时间了。最近,对这类CO与至少一种乙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线型交替聚合物(现称为聚酮或聚酮聚合物)越来越感兴趣。例如,US-A-4,880,903公开了一种CO、乙烯和其它烯属不饱和烃(如丙烯)的线型交替聚酮三元共聚物。
聚酮聚合物对于许多应用来说具有一些有吸引力的性质,通过聚酮聚合物与有补充性质的其他材料选择性共混的方法可进一步拓宽这些聚合物的应用。常常这一点用在分子水平上是不混溶(不均匀的)而在宏观水平上又是很好分散的(可配伍的)聚合物共混料来实现。
不混溶的(但是可配伍的)共混料是最普通的聚合物混合物。但是,有时聚合物对会形成混溶的共混料。术语“混溶的”和“分子混溶的”将在下文中用来描述两种或多种聚合物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系在分子水平上形成的无定形相内单相溶液(固体或液体)。当聚合物共混料组分中的一种或两种既能生成晶相又能生成无定形相时,那么术语“混溶好”仅指无定形相,其中各个组分能在分子水平上混合,分子混溶共混料被定义为这样一种共混料,该共混料混合后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它是单一的无定形相,更具体地说,分子混溶共混料呈现它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微分扫描量热计的热分析或用动态力学分析不测定的)。人们将高兴在看到,通过聚合物的溶混性可以得到能使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不合适的数值改变到合适数值的一种手段。
由US-A-4,812,522已知,聚酮聚合物和聚(乙烯基苯酚)可形成这样的混溶共混料。但是当共混料用作防水材料时由于含有大量极性羟基的聚(乙烯苯酚)的存在,该共混料的防水性,即共混料降低水迁移速度的能力可能变得太低。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低羟基含量的可混溶聚酮聚合物。
业已发现,有较低羟基含量的所希望的分子混溶共混料可通过聚酮与有较低乙烯基苯酚含量的苯乙烯和乙烯基苯酚的共聚物共混的方法制备。
所以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CO与至少一种乙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线型交替聚合物与一种由苯乙烯单体和乙烯基苯酚单体得到的共聚物的共混料的组合物,其中共聚合物含有至少20摩尔%一直到50摩尔%由乙烯基苯酚产生的单体单元(按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计)。
考虑到US-A-4,612,522提出,为了得到聚酮与乙烯基苯酚共聚物的可混溶共混料,在乙烯基苯酚共聚物中乙烯基苯酚单体单元的含量应大于50%摩尔%,本发明的发现是完全意想不到的。另一方面,正如US-A-4,956,412所述,聚酮与含有20-35重%丙烯腈含量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换句话说,聚酮与含有较高苯乙烯含量的苯乙烯共聚物形成不可溶混的共混料。应该记住,聚合物混溶性仅仅适用于很特殊的聚合物对,同时其中任一种聚合物结构的细微变化者可很容易导致不溶混性,任何变化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期的。
本发明共混料的聚酮聚合物具有线型交替结构,每一乙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分子基本上都含一个CO分子。乙烯属饱和化合物最好是烃类。适宜用作聚酮聚合物前体的乙烯属不饱和烃类含有≤20个碳原子,最好有≤10个碳原子,并为脂肪烃,如乙烯和包括丙烯、1-丁烯、异丁烯、1-己烯、1-辛烯和1-癸烯在内的其他α-烯烃,或为在脂肪族分子上有芳基取代基的芳脂族烃,特别是在乙烯属不饱和碳原子上有芳基取代基的烃。这后一类乙烯属不饱和烃类的例子是苯乙烯、对-甲基苯乙苯、对-乙基苯乙烯和间-异丙基苯乙烯。优选的聚酮聚合物是CO与乙烯的共聚物,或CO、乙烯和至少有3个碳原子的第二种乙烯属不饱和烃(特别是α-烯烃,如丙烯)的三元共聚物。
当该优选的聚酮三元共聚物用作本发明共混料的组分时,在该三元共聚物内对于每一结合第二种烃类部分的单元至少有2个结合乙烯部分的单元。最好是,对于每一结合第二种烃类部分的单元有10-100个结合乙烯部分的单元。所以,优选的聚酮三元共聚物的聚合物链用下列重复式子表式:
其中,G为通过乙烯属不饱和聚合的至少有3个碳原子的乙烯属不饱和烃部分,y∶x比为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3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硼酸催化剂的方法
- 下一篇:除去灰分的高浓度水煤浆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