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轮胎防护剂无效
申请号: | 92113604.8 | 申请日: | 199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9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泽刚 |
主分类号: | C09K3/12 | 分类号: | C09K3/12;C09J12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轮胎 防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橡胶轮胎的防护剂。
中国发明专利公报公开了一系列的自动补胎剂,如申请号为88102390.6,公开号为CN1036978A的“新型轮胎保气自补胶”;申请号为891093656,公开号为CN1052498A的“轮胎自行防补液”;申请号为90109738.1,公开号为1062363A的“特效自动补胎液”;申请号为92106811.5,公开号为1062154A的“一种内胎自补液”。这些自动补胎剂都是以橡胶粉、明胶粉、木粉、石膏等为填料,基料由PVA水溶液中加入增稠剂CMC、明胶等制备成,用于轮胎内胎保气补漏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它的某些组份固有的特性,也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一是基料本身对橡胶有腐蚀作用,降低了轮胎的力学性能,从而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其二是基料在轮胎内会通过橡胶表面向橡胶轮胎体内扩散迁移,导致补胎剂干固,失去补胎作用,作用寿命短。其三是补胎剂中的填料会随着轮胎的高速转动,沉积在轮胎内壁上,不会随着基料在轮胎内运动,因而也会失去补胎的作用。其四是仅能在常温范围内使用,在高温或低温下使用则会失去其补胎的功能,使用温度范围窄。其五是功能单一,只具有自动补胎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多方面保护轮胎的功能、且对轮胎无腐蚀、填料不会析出沉积、能在-46~125℃的范围内正常使用、作用寿命长的轮胎防护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轮胎防护剂,其组分配方(按重量百分比)为:
高分子水溶液:40~80
填料:2~5
分散剂 0.2~0.5
抗龟裂老化剂:0.5~1.6
热稳定剂:0.4~1.4
防锈蚀剂:0.5~1.5
抗冻剂:10~5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高分子水溶液为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等中的至少一种。
填料为短纤维状聚乙烯醇或胶粒状聚乙烯醇。
分散剂为餐具洗洁精、平平加O、洗衣粉中的一种。
抗龟裂老化剂为防老剂AH、防老剂RD、防老剂124、防老剂BLE、防老剂甲等中的至少一种。
热稳定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盐基马来酸铅、硬脂酸盐类、乙-苯基吲哚等中的至少一种。
防锈蚀剂为亚硝酸钠、乙二胺等中的一种。
抗冻剂为二甘醇、三甘醇、氯化钙、氯化钠、乙醇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的抗龟裂老化剂,除了可采用上述中的防老剂外,还可采用胺类防老剂中的防老剂AP、防老剂DNP、防老剂AW等;或可采用酚类防老剂中的防老剂264、防老剂SP、防老剂DOD、防老剂2246等;或可采用铜抑类防老剂中的N-水杨Z-N-水杨酰胺、1、2-双(乙-羟基苯甲酰)胺、硫代二丙酰基二乙酰基双胺,N,N′-二乙酰基己二酰基二酰胺;或可采用其它类防老剂中的抗氧剂1222、抗氧剂DLTD、抗氧剂DSTP、抗氧剂D-EPQ、亚磷酸三苯酚等。当抗龟裂老化剂中的防老剂BLE、防老剂124、防老剂RD按比例0.1~0.4∶0.2~0.5∶0.25~0.75复合使用,其效果则更好。
本发明中的热稳定剂,除了可采用上述中的热稳定剂外,还可采用盐基性铅盐类热稳定剂中的三盐基硫酸盐、二盐基亚磷酸铅、二盐基硬脂酸铅、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或可采用硬脂酸盐类热稳定剂中的硬脂酸铅、硬脂酸钡、硬脂酸镉、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或可采用有机锡类热稳定剂中的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等;或可采用复合类热稳定剂中的液体钡镉复合热稳定剂、液体钡镉复合热稳定剂、液体钡锌稳定剂、液体钙锌稳定剂;或采用有机稳定剂二苯硫脲、B-氨基丁烯酸酯类。
本发明中的防锈蚀剂,除了可采用上述中的防锈蚀剂外,还可采用硫化蓖麻油、乌洛托品、硫脲、猪血粉、尿素、苯甲酸钠等作为防锈蚀剂。
本发明中的抗冻剂,除了可采用上述的抗冻剂外,还可采用有机类的抗冻剂甘油、乙二醇、丙酮、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二甘醇-乙醚、1,2-丙二醇、甲醇;或可采用无机类抗冻剂中的氯化镁、氯化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泽刚,未经卢泽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3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低温起动液
- 下一篇:高掺量粉煤灰烧结制品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