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给、排水控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92115134.9 | 申请日: | 199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20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发明(设计)人: | 齐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排水 控制 设备 | ||
一种全自动给、排水控制设备,属于给、排水工程类,主要是用于泵站、水塔水位的给、排水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水塔水位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电极式水位控制器:将电极放在水塔中,采用低电压传送信号,要实现远距离控制,中间需加放大环节,使得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同时因电极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结垢,使控制系统出现失控现象。二是用定位装置浮球式水位控制器:如德国专利DE3329181水位自动控制设备,是在水塔内不同深度处设三个浮球,每个浮球均需配有定位装置,如果其中一个浮球出现故障,整个控制系统均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安装复杂,维修也不方便。上述两种控制方式维修时都必须将水塔中水放掉,给用户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没有对水源的检测措施,当水源压力低于水泵工作压力(或水源枯竭)时,出现水泵空转,造成既费电又损坏设备的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时不停机、控制精度高,运行可靠、节能效益显著的全自动给、排水控制装置。
本发明是由水源检测器、水位控制器、时间控制器、系统控制柜等组成。水源检测器是设在多个相互并接水泵输入端的水源干管上,它是由压力传感器、控制阀门、连接管组成。水位控制器是固定在水塔顶部的固定架上,它是由放在固定架上的开关阵、连接在固定架上的护管、和一端穿过护管与开关阵相接另一端在水塔中悬空的联动定位杆、及套在联动定位杆上的浮子所组成,在联动定位杆的两端还设有限制浮子上、下位的定位销子。时间控制器是布置在系统控制柜上,它是由型号为SRAM芯片组成的单板保护机、电子钟和程序键组成。系统控制柜是由互锁电路、声光报警(报警解除)电路、与门电路、延时电路等组成,与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有水位控制器、时间控制器,和通过延时电路与之相接的水源检测器,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声光报警电路和互锁电路与电机相接,在系统控制柜中还设有手动与自动转换开关。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由于在水源干管上安装了水源检测器,所以在水源枯竭(或压力不足)时,水泵自动停机,水源恢复时自动开机;
2、由于在系统控制柜中设有自动与手动转换开关,所以维修时可不中断供水;
3、由于在系统控制柜中设有互锁电路,所以在故障泵停机的瞬间,自动启用备用泵;
4、由于在水位控制器内设有超限位开关,所以在水塔水位超过上界限接通报警电路的同时,切断了系统的工作电源,迫使水泵停机,避免水满外溢。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工作流程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电原理图。
由图知:全自动给、排水控制设备是由水源检测器、水位控制器、时间控制器、系统控制柜等组成。水源检测器是设在水泵21输入端的水源干管1上,它是由压力传感器2、控制阀门3、连接管4组成。水位控制器是固定在水塔22顶部的固定架6上,它是由放在固定架6上的开关阵5、连接在固定架6上的护管8和一端穿过护管8与开关阵5相接,另一端在水塔22中悬空的联动定位杆10、及套在联动定位杜10上的浮子9组成,在联动定位杆10的两端还设有限制浮子9上、下位的定位销子7。时间控制器是布置在系统控制柜14上,它是由型号为SRAM芯片组成的单板保护机13、电子钟12、程序键11组成。系统控制柜14是由互锁电路15、声光报警(报警解除)电路16、与门电路17、延时电路18等组成,与门电路17的输入端分别接有水位控制器、时间控制器和通过延时电路18与之相接的水源检测器,与门电路17的输出端通过声光报警电路16和互锁电路15之间设有保护电路20和自动与手动转换开关19。
本发明各个环节的工作过程是:
水源检测器当水源压力正常时,水源检测器中的压力传感器2的触点闭合,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当水源压力低于水泵工作压力(或枯竭)时,压力传感器2触点断开,控制系统工作电源被切断,系统停止工作,避免水泵21空转费电和损坏设备,水源恢复正常时,系统自动投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5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