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拍握把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2201922.3 | 申请日: | 199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7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继志 |
主分类号: | A63B49/00 | 分类号: | A63B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拍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拍,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使用较柔软的弹性物料而提高减振功效的球拍握把的构造。
用球拍击球时,将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该冲击力沿着拍框传导到被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握把,因此,若不在球拍适当位置设计减振的构造,该强大冲击力对使用者手部将造成严重的伤害,所谓“网球肘”就是一个病例。
由于击球产生的冲击力必须经过握把才能传导到使用者手部,因此,在握把上设计减振构造是球拍生产厂家致力研究的方向之一。
例如图9、图10及图11的球拍握把100,都有用橡胶制弹性物料101装设于握把100上。其中,图11的球拍经过试验,它的减振效果比较好。但是仍有下面所说的缺点:
1.由于该橡胶弹性物料101是中空管状体,故必须由握把100的尾端轴向套入握把,因此,在挥拍动作中,该橡胶管状体会有反向脱出的可能。为了避免发生滑脱现象,在套设于握把上之前,必须先在握把外表面涂附粘着剂,套设作业进行得非常缓慢。
2.橡胶管状体的内径必须比较小,使得进行套入动作时,必须用力挤推,否则,即使上胶也容易脱落。因此,橡胶管状体所使用的橡胶材料不能太软,否则,在推挤动作中容易变形而无法推入。但是,该管状体越硬也不理想,因为减振效果便越小。
3.由于表面具有凹孔,而需要比较厚的总厚度,如此一来,只能适用在杆径比较小的球拍握把,而如果该球拍握把是一体成型的,就不能使用该橡胶管状体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球拍握把的构造,该握把构造使用较柔软的弹性物料作为弹性垫以提高该握把的减振功效。
为实施本实用新型,在该握把和球拍喉部之间设置一连接部,该握把的尾端则套设有一个后套,在该连接部和后套之间,制成一个大凹陷部,该大凹陷部表面又设置以多个小凹陷部,并且从该握把的侧面方向将弹性垫填置在该大凹陷部上,而且弹性垫内表面具有可和小凹陷部形状互补的凸出部,并以皮带卷覆于弹性垫外缘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上面所说的构造,便可在握把上简易快速的装设减振用的弹性物料,并因而可以使用比较软的弹性物料,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构造除了可以使用在聚氨脂发泡握把上,也可以使用在一体成型的握把上。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合后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的Ⅲ-Ⅲ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Ⅳ-Ⅳ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组合后的纵断面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Ⅶ-Ⅶ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图10、图11是表示三种传统球拍握把的减振构造。
请参照图1-4,该实施例是以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较细的握把本体1,再于它周缘包覆聚氨脂发泡塑胶11,从而构成俗称的发泡握把。该握把1上的发泡塑胶11比较接近球拍喉部2处,具有向喉部2方向逐渐缩小的连接部12,在该握把1的尾端则套设有一后套13,该后套13并以钉子固定在握把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对握把构造的改良体现在上述握把1的连接部12和后套13之间的构造上。整个发泡塑胶11的外表面是一大凹陷部3,该大凹陷部3也具有八角形构形。在该大凹陷部3的表面,又具有多个小凹陷部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具有二个形状对称的弹性垫4,各该弹性垫4的断面形状分别为八角框形的一半,各该弹性垫4可分别和握把1大凹陷部3的一半做形状上的配合。该弹性垫4的内表面更具有多个凸出部41,各该凸出部41恰可和小凹陷部31做形状上的互补。因此,该二弹性垫4可分别从握把1大凹陷部3的二侧相向填置在大凹陷部3上,而凸出部41也塞入小凹陷部31中,使得弹性垫4外表面不会凸出。当然,在弹性垫4外表面还需再卷覆皮带5,这也和一般球拍握把相同都是必要的。
依据上面所说的构造,当球拍击球产生的冲击力传导到握把1时,由于发泡塑胶11外表面的大凹陷部3填置着弹性垫4,因此,可以有效减低传导到使用者手部的冲击力。
由于弹性垫4是从大凹陷部3侧面填置在该大凹陷部3上,所以组装作业非常简易、迅速。
由于弹性垫4是从侧面填置于大凹陷部3上,所以该大凹陷部3表面及弹性垫4内表面可制作成凹凸互补的构造,从而可防止挥拍动作中发生弹性垫4轴向滑脱现象。也因此,在组装的时候,不须要涂附任何粘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志,未经刘继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1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