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释放头大泵脱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2202926.1 | 申请日: | 199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8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齐禄;姚国富;郑春山;蒲贵阳;张成祜;李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二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23/03 | 分类号: | E21B23/03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头大泵脱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油田抽油机井抽油杆柱与φ70毫米以上大泵的柱塞“对接”、“脱卸”的无释放头大泵脱接器。
油田上φ70毫米以上深井泵的柱塞无法从小直径油管内抽出,检下泵施工中必须采用大泵脱接器才能完成抽油杆柱与深井泵活塞“对接”、“脱卸”的任务。根据目前现有技术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不足:
1、大泵脱接器在“对接”、“脱卸”过程中都必须使用释放头才能完成“对接”、“脱卸”、“锁紧”的规定动作,加之目前大泵生产厂家多且深井泵两端螺纹扣型复杂需一个生产厂家,一种泵径,配一种规格释放头且大泵脱接器不成系列给生产带来麻烦和不便。
2、脱接器体长占用了大段泵筒长度,提高了深井泵的造价,减少了深井泵冲程利用率。
3、脱接器“对接”、“脱卸”力大。工具下井后靠快速下放抽油杆柱产生的冲击力完成“对接”的规定动作,使油管、抽油杆螺纹产生震动,造成掉、脱事故。
4、检泵时必须借助于安装在泵口上面的释放头才能完成“脱卸”的规定动作,对于泵筒弯曲、卡泵等井,检泵时只能采用大力上提法解卡,造成全井杆柱疲劳或报废,同时机械人身安全受到威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释放头的可完成“对接”、“脱卸”的大泵脱接器,可简化工具结构、缩短工具占泵长度,降低深井泵的造价,提高深井泵冲程利用率。且使用安全、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将与下井抽油杆柱连接的对接头,在压力作用下涨箍在与泵柱塞连接的中心杆上,完成“对接”;脱卸时上提抽油杆,由泵与油管之间变径环台阻止在中心杆上套装的护套凸台环上,可使对接头与中心杆脱开,完成“脱卸”。
本实用新型相比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占用泵筒长度短,可提高冲程利用率,拓宽了脱接器的通用性;在脱接过程中不产生冲击力和震动,安全作业;结构简单,造价低,方便调试,且拉力强度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剖结构图;
图2是图1上中心杆2示图;
图3是图1上护套3半剖面主视图;
图4是图3上A-A剖面图;
图5是图3上对应(图5横向中心线所对应)剖面图;
图6是图1上对接头1半剖结构图;
图7是图6上B-B剖面图;
图8是对应(图8横向中心线所对应)图6上剖面图;
图9是图6上内凸环11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与泵里柱塞连接的有中心杆2,中心杆上有方柱6和轴肩凹环10,头部为引进的锥体;中心杆2方柱6上、下为螺纹柱体套有备帽5,备帽5承托中心杆上套有的弹簧4,弹簧4外有护套3;同时中心杆上部套有对接头1。护套3为筒体,筒体下端有外凸环8,筒体里有凸环12,体上有反洗孔9。对接头1与抽油杆螺纹连接,对接头1下端有内凸环11,对接头体上部至下端轴向割成连通的多个条体,其中内凸环11在套入中心杆过程中可卡入轴肩环10上。为使与泵里柱塞连接的中心杆连接牢固,可在中心杆上又套有备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二采油厂,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二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2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烟嘴
- 下一篇:一种钻井液净化用离心机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