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煤机无效
申请号: | 92203374.9 | 申请日: | 199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谈士发;乐成山;银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燃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02 | 分类号: | B30B1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机类,具体地是一种压制蜂窝煤的机械装置。
现在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蜂窝煤机是在我国六十年代42型煤机基础上进行各种部分改进演变而成的,在结构上采用双曲柄滑块连杆机构。这些煤机虽经各方面改进,但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煤机的另部件多,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售价高、维修费用高。其重量在1.8吨以上,占地面积在1300mm×1220mm×1730mm左右,售价0.95万-1.3万。
2、安装运输不方便,安装时要采用专用的钢架或水泥安装基础。
3、由于整机结构采用双曲柄滑块联杆机构,结构复杂、工作噪音大、易磨损。
4、分度用扇形齿轮(不完全齿轮)完成,在冲头与转盘对位调整时需要人去搬动三角皮带轮和用铁棍去转动转盘,极不方便,此时如有人误起电钮,则会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设计一种整体结构紧凑、另部件少、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费用低、生产成本低、售价低、经久耐用,不用地脚可随地置放的蜂窝煤机及冲头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蜂窝煤机由拨转进料机构、滑梁机构、冲头机构、扫刷机构,转盘机构、输送机构、机座4、传动机构组成。拨转进料轴24上端装有料斗22、搅拌翅31。冲杆10、冲头11、冲模头16在滑梁1下部,冲杆10上安有冲头弹簧9。机座4前面两边装两立柱套,立柱连杆2置于套中,其上、下端分别与滑梁1、导轨横梁7固定连接。同步轴6用轴承固定在机座4前上端,左中间装输送皮带轮14,两边装与立柱连杆中下部的齿条相啮合的同步齿轮5。拨转进料轴24用轴承固定在机座4上,中端装槽轮12,下端装从动伞齿轮25,其与装在偏心轴27中间的主动伞齿轮28相啮合。偏心轴27用轴承固定在机座4中间,其后端装传动大齿轮18,其与装在主动轴26前端的主动小齿轮19相啮合,前端装带有拐轴21的偏心块17,拐轴21上的动轴承滑块装在导轨横梁7上。主动轴26用滚动轴承支承在机座4的左上边。
蜂窝煤机冲头模具为9孔,中间为一大孔,周围等距离分布8个小孔,开孔率33%。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4 冲头模具横向剖示图
图5 冲头模具纵向剖示图
参照图1、图2、图3,15为导向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是采用单曲柄滑块正弦机构,将直线往复运动与圆周运动相互配合进行压煤,从而大大减少了整机的零部件。其工作过程是电动机8上的三角盘通过三角带带动装在主动轴26后端的大三角盘14,使之转动。装在主动轴前端的主动小齿轮19与装在偏心轴27后端的传动大齿轮18相啮合,从而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轴前端装带有拐轴21的偏心块17,拐轴21上的动轴承滑块装在导轨横梁7上,从而偏心轴通过拐轴带动导轨横梁7上下往返运动。立柱连杆2上端与滑梁1相连,下端与导轨横梁7相连,滑梁下装冲模头16、冲杆10、冲头11。导轨横梁7则带动滑梁1上下运动,带动冲模头16、冲杆10、冲头11进行压煤成型,脱模工作。
装在立柱连杆2中下部的齿条与同步轴6两边所装的同步齿轮5相啮合,以保持立柱连杆上下往复能同步运动。立柱连杆下部套有导向座3。立柱连杆2带动装在同步轴6左中间的输送皮带轮14,对压制成形的型煤进行输送。
装在偏心轴27中间的主动伞齿轮28与装在拨转进料轴24下端的从动伞齿轮25相啮合,拨转进料轴中端装槽轮12,槽轮上有拨转棘爪机构23,棘爪机构23的爪端部分伸入转盘13的凹部。偏心轴通过拨转进料轴,槽轮、拨转棘爪机构23带动转盘13作间隙转动。拨转进料轴上端装搅拌翅31,将固定在转盘13上的料斗22中的存煤间隙向模筒内加入,完成煤料的压制成型。
扫刷上连杆20用轴承固定连接在滑梁1上,扫刷座固定在扫刷上连杆上,扫刷下连杆29固定在扫刷上连杆上,扫刷通过滑梁1的上下制动对冲头11底部进行清扫工作。
本实用新型冲头模具如图4、图5所示,用此模具压出的九孔蜂窝煤饼经黄石市节能监测站和环境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热工参数对比测试,其测试结果见附表。
从对比可看出,9孔煤比12孔煤开孔率高,用煤量少,上火速度快,火力强、燃烧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燃料公司,未经湖北省燃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3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袖珍型电池充电器
- 下一篇:第三动态警示灯控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