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退导线工具无效
申请号: | 92203448.6 | 申请日: | 199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06 |
发明(设计)人: | 盛焕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技术交流站 |
主分类号: | B65H75/12 | 分类号: | B65H7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褪导线工具,特别是一种在弱电实验中能方便可靠地在接线插针上绕、褪导线的专用工具。
在做电路实验中,通常使用一种实验板--″面包板″作为元器件间连线的工具,它是由基座及插接导电簧片组成的,基座有多组用于插接元器件管脚或导线的插孔,每组的插孔间的插接导电簧片是相连的,而各组插孔间则是不相通的。这种″面包板″的插孔可插入直径在φ1.3~φ1.2间不等的导线或元器件管脚,由于簧片受力不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会出现接触不良或接触电阻过大的现象,给实验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这种″面包板″的寿命也很有限。
为了克服上述″面包板″的不足,即有人开发出了另一种实验的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接线插针阵列,将导线缠绕在接线插针上,可靠性大大提高,并且插针本身不易损坏。但是,将导线缠绕在插针上或从插针上褪下,目前尚没有一种专用工具,都是用手或尖嘴钳等工具,操作不便,并且缠绕的可靠性亦大打折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绕、褪导线的专用工具,利用它可方便、可靠地将导线缠绕在接线插针上,并可迅速地将导线从插针上褪下。
本实用新型的绕、褪导线工具,其包括一个中心杆,该中心杆的两端中心都具有一个沿轴向延伸一定长度的导孔,中心杆一端的外周面上有一轴向导槽,该导槽从该端轴向延伸一定长度,中心杆此一端外周面上还套固一套管;中心杆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一凸出的小平台;
在所述中心杆中部外周面固设有一直径较大的手把部;
所述中心杆的较佳方式是一通管,如一圆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绕、褪导线都十分方便迅速,将导线缠绕于插针上时使导线与插针紧密接触,接触面积远大于将导线插入″面包板″,接触的可靠性高,并且对导线的直径及材料要求也大大降低,非常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绕、褪线工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将导线缠绕于插针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从接线插针上褪下导线的使用状态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包括一圆管1,该圆管1外周面上沿轴向沿伸有一导槽3,在圆管1近此端的外周面上还套固一套管2;圆管1的另一端的端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由部分管壁形成一个凸出的小平台5;圆管1的中间套固有一直径较大的手把部4。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导线缠绕于接线插针上时,即如图2所示,首先将导线8一端的塑料皮剥落,使其露出一定长度的裸露导线7,将裸露导线的端头由圆管1一端的导槽3穿入,并从套管2另一端的导槽中穿出,由于套管2的限制,裸线7即被限制,只能于导槽3内上下滑动,将圆管1此端套在所欲接线的插针6上,并抵到插针6的根部,此时扭动手把4使圆管1向一个方向旋动,并逐渐使圆管1向上褪出,同时用手固定导线8的另一端,即可将导线紧密可靠地绕接于插针上。
图3所示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导线从插针上褪下的示意图。将圆管1具有平台5的一端套入绕有导线的插针,向与缠绕导线相反的方向旋动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并同时逐渐向下推抵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则圆管1一端的小平台5将在旋动过程中推顶导线(图3所示为褪线的最初时刻)使导线逐渐从插针6上褪下。
应该说明的是,附图中虽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形式,但其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变化形式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技术交流站,未经北京市技术交流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3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显微、望远二用镜
- 下一篇:新型家用电热点火煤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