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烂田三麦免耕条播机无效
申请号: | 92204311.6 | 申请日: | 199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4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成永芳;周永生;周仲铭;张龙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水利农机科研所 |
主分类号: | A01C7/08 | 分类号: | A01C7/08;A01C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烂田三麦免耕 条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三麦免耕条播机。
现有的中小型三麦免耕条播机,一般在常规的旋耕机上附加松土、开沟、播种、复土、镇压等装置,种籽经排种轮、输种管、播种头落入被旋耕刀片疏松的土层中,安装在旋耕机后面的挠性拖板或滚轮,将播有种籽的地表镇压,以利保墒出苗。但当土壤比较潮湿时,旋耕刀抛出的土块容易粘附在播种头上,形成输种不畅或堵塞,造成断垄缺苗。过湿的泥土积聚在旋耕机罩壳内,越积越多,使整个机组负重越来越大,不但增加功率的消耗,而且易使机组下陷、打滑,尤其是手扶拖拉机播种机组,因积泥多、重量大,而无法进行地头转弯。镇压装置也因粘满湿泥,牵引阻力急聚增加。另外,上述的播种机,多与轮式或手扶拖拉机配套,工作部件与主机大多是悬挂联接,且为橡胶轮胎承载行走,整个机组的重量绝大部份作用在轮胎上,这种播种机在潮湿土壤上作业时,易造成下陷、打滑,牵引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即使勉强工作,也因轮印过深,造成僵苗死苗。因此,现有中小型三麦免耕条播机只能在土壤含水率为30%以下的田块上正常作业。
中国专利NO902264184公开的“手推式三麦条播机”,虽能在较湿田块上播种,但由于该机播下的种籽全部裸露在地表,影响出苗,且为半机械化播种机械,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湿烂田三麦免耕条播机,它不但能在土壤含水率35%~60%的湿烂田上行走播种,而且还能有效地将籽粒压入土中,提高出苗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独轮行走形式的动力行走装置与工作部件的联接为牵引式,动力行走装置采用2ZT系列水稻插秧机的动力行走部份,并配备专用湿田叶轮,叶片和轮圈宽度为150毫米,叶片倾角为30°,其不但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改善了附着性能,保证表层土不受破坏。本实用新型采用免耕播种作业,由排种器排出的种籽经播种头落在未耕地上,通过压种器压入土中,不会引起播种头堵塞,压种器是内装弹簧的滑撬,在弹簧作用下,滑撬随地表起伏仿形接地,不会产生壅泥、推种现象,解决了湿烂田的三麦机械化播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湿烂田三麦免耕条播机田间工作示意图。
图2是湿田叶轮横剖面构造图。
图3是压种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由动力行走装置[1]和播种驱动轮[8]、排种器[4]、播种头[7]、压种器[6]以及机架[5]等组成,动力行走装置[1]为配备专用湿田叶轮[9]的2ZT系列水稻插秧机动力行走部份,湿田叶轮[9]由叶片[10]、轮圈[11]、轮毂[12]等组成,为满足承载能力,改善在湿烂田的附着性能,并使表层土不受破坏,叶片[10]和轮圈[11]的宽度为150毫米,叶片[10]倾角30°。排种器[4]安装在框架式机架[5]的上部,播种头[7]固定在机架[5]的前梁上,压种器[6]在机架[5]底部、播种头[7]的正后方,排种器[4]由机架[5]前方的播种驱动轮[8]通过链条驱动工作。压种器[6]由弹簧盖板[13]、弹簧[14]、滑撬[15]等组成,弹簧盖板[13]固定在机架[5]的后梁上,弹簧[14]在预压力作用下,使滑撬[15]始终接地。悬挂链[3]在播种作业时处于松弛状态,保证湿田叶轮[9]、播种驱动轮[8]和压种器[6]接触地面。过埂时,脚踏插秧机过埂器[2],播种驱动轮[8]被提起,排种器[4]则停止工作。播量调节通过改变链传动的传动比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水利农机科研所,未经苏州市水利农机科研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4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