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短导尿管无效
申请号: | 92204888.6 | 申请日: | 199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长信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短 导尿管 | ||
导尿管是用来解除患者排尿困难,引流尿液的一种医疗器具。
人体代谢过程所产生的尿液,是由肾脏分泌,经输尿管引流,贮存于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尿液流经的全部通路,称做尿路。从肾脏到胱内口一般称上尿路。从膀胱内口到尿道外口一段称下尿路。尿路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排尿不畅,均称做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是泌尿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引起尿路梗阻的病因很多,如先天性反常、炎症、结石、肿瘤、寄生虫病及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尿路邻近部位的炎症。肿瘤、疤痕挛缩等病。也可以引起尿路梗阻。特别是下尿路梗阻。如不解除,可因反压的增加而损害上尿路。
解除下尿路梗阻的主要方法是临时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这就需要有一个理想的导尿器具,即导尿管。
早在公元二世纪我国就有人用葱管插入尿道引流尿液。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导尿管相继问世。临床较常见的导尿管大体可分为金属导尿管和橡胶导尿管。即硬质导尿管和软质尿管两大类。而橡胶导尿管又可分为园头导尿管、尖头导尿管、梅花导尿管、气囊导尿管。
现有导尿管的直径为2毫米到8毫米不等。根据导尿管的周长称为F6号到F24号。可根据患者的年令,病情选用不同的号数及种类的尿管。
目前国内外现有导尿管的长度都是40公分左右。是男性尿道的两倍,是女性尿道的八倍,因导尿管太长,插入尿道留置后给病人带来行动上的不便,而且需要用很长的一段导管、将导尿管与尿瓶相连。病人只好卧床不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出一种新型导尿管即超短导尿管。此管取材方便、制做容易,程序简单。一般医疗橡胶器材厂均可制做。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超短导尿管包括梅花超短导尿管和气囊超短导尿管两个类型。根据导尿管的长度可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男式超短导尿管的长度是20至22公分。女式超短导尿管的长是5至8公分,直径均与现有导尿管的直径相同。
超短导尿管由管鞘和管芯两部组成。梅花超短导尿管的管芯比管鞘长2到3公分。而气囊超短导尿管的管芯与管鞘等长。
管鞘前端有梅花瓣或气囊(囊内可注气或注水5至30毫升。)其作用防止尿管脱落。
管身即尿管全长。
管柄呈半球形,上有数个小孔,为通气孔。管柄的作用是防止尿管脱入膀胱内。
管帽,作用是阻止尿液外流,起到定时开放作用。气囊超短导尿管,另设有注气支管。
使用超短导尿管时,需先将管芯插入管鞘内,使梅花瓣消失,瓣的弯曲部变直。花瓣进入膀胱后,将管芯抽出,梅花瓣随之张开,管鞘即留在尿道内。管芯前端略呈弯曲。目的是顺其尿道自然弯度,以便能顺利插入。
超短导尿管的特点是,管身短小。与现有尿管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现有导尿管、管身太长,留置尿道后,外面剩余部分太多。由于重力学的关系,容易脱落。难以固定。通常是用多条胶布缠绕导尿管,粘着于会阴部或阴茎上,尿液浸泡后很易脱落、局部皮肤易出皮疹。
而超短导尿管是由梅花瓣或气囊和管柄将导尿管固定于尿道,固定牢靠,不用胶布,避免皮疹形成,简化固定程序,免除因导尿管脱落而反复插管之痛苦。减少感染机会。
2.现有导尿管、管身长,留置尿道后,需用很长一段导管与尿瓶相接,限制了患者的活动,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而超短导尿管,体积短小,病人采取自然排尿体位,并能随活动,免去精神上的压抑。可自行控制排尿,工作学习不受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正面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管芯的侧面图;
图6为管芯的正面图;
图7为装配后的管芯和管鞘的正面视图;
图8为图7的侧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如图1与图2为一种实施方案,为梅花超短导尿管,图中1为管芯,2为管芯柄,3为管鞘,4为带有气孔的管柄,5为管塞,6为管帽。
图3与图4为第2种实施方案,为气囊式超短导尿管,图7、图8为装配后的管芯、管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长信,未经宋长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4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