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旋钮红外温控自动水龙头无效
申请号: | 92207339.2 | 申请日: | 199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汉成 |
主分类号: | F16K11/24 | 分类号: | F16K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雾峰乡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钮 红外 温控 自动 水龙头 | ||
本实用新型属水暖用品,尤其是一种用单旋钮调节冷热水的,并带有电磁阀控制的自动水嘴(水龙头)。
传统的水龙头或冷热水嘴一般采用普通螺旋结构。而那些装在面盆上用于供应冷热水的龙头,其结构特点一般是: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通向水龙头的冷热水入口,经过各自的冷水控制阀和热水控制阀后分别进入出水管道,汇合后由出水口流出供人们使用。其缺点是:冷热水的出水量和所需之水温分别用两个冷热旋钮阀门同时进行调节,使用时,经常会遇到不是水量太大或太小,就是水温太热或太冷,调节难度大,使用十分不便,且所需的调控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体积也较大。另外,使用者以手旋转龙头的手柄或旋钮以完成开启和闭合动作,以此获得自来水之供应来达到清洗物件或手部还产生如下弊端:须由使用者亲自用手启闭才能有效使用,对于病人,特别是患传染病的病人,或是便后清洗手部,开启龙头时,已经污染了龙头手柄旋钮,易造成对他人的污染或病菌的传播。对使用者本身来说,当清洗完手部后关闭手柄时,则此时自身已清洗的手部,重复受到旋钮上原先开启时留下的污染,故并未达到清洁之目的。在这种状况下,常有人在开启龙头清洗 手部的同时,又将龙头旋钮用水泼淋冲洗,以期将手柄上可能的不洁之污物冲洗干净,以避免关闭手柄时手部复受污染。还有某些使用者,为确保自己手部的清洁,往往在用后关闭手柄时,故意将龙头未完全封闭,使之继续流下小水柱,借该小水柱将手复洗一次,随即掉头而去,不再旋紧手柄,造成清水大量流失。又对于在公共场所如厕所、医院卫生间使用的水龙头,其使用者千千万万,其手柄上五花八门的感染物也何止千千万万,很难避免有人遭致不当污染,一旦感染一些强传染性的病毒(尤其是肝炎或性病等病毒),可谓得不偿失,须特别留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克服现有水龙头(包括冷热水嘴)的上述之缺点,从而设计一种调节冷热水简易方便,结构简单的单(手柄)旋钮调温的自动水龙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同时还在于设计用电磁阀作控制机构,使得能对水龙头的启闭动作进行红外线温控自动控制,避免了使用者须亲自用手启闭的做法。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的:采用单手柄即单一的控制旋钮来统一控制冷热水进出量及其比例,使用时,可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温度先设定一固定值,调整好该控温旋钮后以供全天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装有带电磁阀的双环体电磁阀管作为启闭水龙头的自动控制开关。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自动水龙头的具体结构和开关动作原理,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如下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龙头的正剖面示意图
图2是水龙头上单旋钮冷热水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龙头上电磁阀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磁阀管立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新型水龙头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自动水龙头的整体结构包括外壳1、阀体2、入口处的冷热水管道3和4、出水管5、及出水口6等组成。本新型水龙头的特点是:首先,在阀体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冷热水进出量及比例的单旋钮控制阀,该控制阀主要有阀座7(可与阀体连体制造)一个装在阀座7上的可左右转动的空心阀杆8和旋钮9组成。其中空心阀杆8的下半部制成空心阀管10,作为冷热水共用通道。空心阀杆8的底端制成一半环突出体11(作为该控制阀的出水通道口)。在该突出体上(或附近)设有一径向热水通道孔12(作热水的进水口);而相隔该孔适当距离位置、间隔一旋转角度复设一径向冷水通道孔13(作冷水进水口),径向冷热水通道孔13和12可分别与冷热水(入口)管道3和4相接通。
另位于空心阀杆8中部位置的阀座7上设一螺丝卡销14,以配合空心阀杆8上相对部位所设的环形槽15,目的是用于控制空心阀管10旋转的角度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在空心阀杆8的上半部是制成十字型的扭杆16部分,与旋钮9相嵌合以利使用。
参照图1、图3和图4可知,本新型水龙头的另一特点是在外壳阀体2的另一侧装有一个带电磁阀17的双环体电磁阀管,其双环体18是由同轴制作的内环体19及外环体20组成,并相隔形成两个空间通道:一个非平口的外环体通道21组成了电磁阀管的入水口、一个平口的内环体通道22形成了电磁阀管的出水口。其中外环体通道21与单旋钮控制阀上的出水通道口连通:即与空心阀管10的出水口相连通。而内环体通道22则与水龙头的出水管5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汉成,未经林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7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