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灰尘自动分级高效旋风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0123.X | 申请日: | 199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3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之;苏文;魏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4C5/24 | 分类号: | B04C5/24 |
代理公司: | 东北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安宇宏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灰尘 自动 分级 高效 旋风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业炉窑废气处理用的旋风除尘器。
依据离心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旋风除尘器在工业炉窑废气处理工艺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有的旋风除尘器主要有进风管、旋流室、粉尘收尘器及出风管组成,含尘废气沿进风管进入到旋流室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自动进入到收尘器中,而气体由排风管流出,实验表明,废气内粉尘自气体中分离的速度与粉尘运动切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旋流室的半径成反比,与粉尘的直径成正比,因此,一般的旋风除尘器对直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除尘效果比较显著,但对于小小于10微米的灰粒,其除尘效率急剧降低,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已有的旋风除尘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单一的旋流室及收尘器,难于满足对于粒度大小不均、多直径粉尘收取的需要。
此实用新型的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要设法改变已有旋风除尘器的具体结构,在一台旋风除尘器内设计出两个以上不同直径的旋流室并设立相应的粉尘收尘器,以此适应不同粒度的粉尘。从而实现一方面提高废气的除尘效率,另一方面完成粉尘自动分级。最终收到对废气更好净化的效果。根据上述目的,经过反复改进,现已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旋风除尘器,现结合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1是新设计的旋风除尘器的主体透视示意图;
附图2是新设计的旋风除尘器的A-A剖视示意图;
附图3是新设计的旋风除尘器的B-B剖视示意图;
正如附图1、2、3所示,新设计的旋风除尘器是由入口管1、环形空间2、主旋流室3、旋流堰4、第一旋风收尘器5、第二旋风收尘器6、排气管7和中心收尘器8焊接而成。其中截面为矩形的入口管1与环形空间2在某处沿切线方向焊接在一起。环形空间2的中心插入一个圆形排气管7,它通过焊接联结在环形空间的顶壁上,其特征在于在环形空间2的底部坐落着一个圆桶形的旋流堰4,旋流堰外壁与水平放置的环形空间的底盘相垂直,内壁的上端通过一段圆弧过渡与外壁相联,与旋流堰内壁同心对焊在下部的是主旋流室3,在自入口管与环形空间2相切的切点处开始沿气流旋转方向转到270°的位置焊有第1旋风收尘器5、沿气流旋转方向转到180°的位置焊有第2旋风收尘器6、上部为圆柱形的第1旋风收尘器和第2旋风收尘器分别与环形空间2及主旋流室3的圆筒部分相贯焊接,第2旋风收尘器的顶部低于第1旋风收尘器的上端。主旋流室及各收尘器的下部均为圆锥形,底部均设有排灰口。
由于本除尘器具有上述结构,工作时含尘废气沿着环形空间的切线方向自入口管1均匀进入到主旋流室3外层的环形空间2内并急速旋转,粒度较大的尘粒(直径大于10微米)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抛到环形空间2的侧壁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这些尘粒减速移动并进入到第一旋风收尘器5中,落入其底部,气体和较细的灰尘从旋流堰溢出并进入到主旋流室,在主旋流室内,一些中等粒径(3~10微米)的灰尘又进入到第二旋风收尘器中并沉降在其底部,最后,最细的灰尘(直径低于3微米)将进入到中心收尘器,净化后的气体从主旋流室顶部沿排气管7排出。
本旋风除尘器的优点是:
1.体积小。它不需要常规旋风除尘器的长形锥体结构,因而高度可缩小1/3至1/2;
2.总效率和分级效率高。表1和表2是本实用新型与常规旋风除尘器除尘总效率的对照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工学院,未经东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0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