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锁发爆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0516.2 | 申请日: | 199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宏;袁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宏;袁福兴 |
主分类号: | E21C41/00 | 分类号: | E21C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1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锁 发爆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锁发爆器,主要应用在煤矿井下放炮作业中,用以引发电雷管起爆而使炸药爆炸。
煤矿井下放炮作业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发生瓦斯爆炸、放炮崩人、煤与瓦斯突出、冒顶等伤亡事故。所以,有关方面对此非常重视,能源部特别以文件形式规定:“高突矿井井下放炮必须采取‘联锁放炮制’”。即井下放炮作业由工作面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放炮员三方分工负责,需放炮时,在三方均认为已具备安全放炮条件后,在班(组)长和瓦斯检查员在场监视下,由放炮员执行放炮操作,防止单方擅自放炮。如有一方认为不具备放炮条件则不允许放炮。放炮后经放炮员、瓦斯检查后,认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才允许班(组)长组织人员作业。
但是,现行使用的各种发爆器本身不具有“联锁”功能,所以“联锁放炮制”只是停留在行政管理上,而没有从技术上解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违反“联锁放炮制”违章作业,酿成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安全生产很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锁发爆器,使用它可强制放炮作业执行“联锁放炮制”,在技术方面彻底解决了违章放炮问题,确保放炮作业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现有发爆器工作原理基础上,设置主要由三个锁式机控电开关组成的联锁发爆机构。
由于采用这种方案,彻底解决了违章放炮问题,确保放炮作业安全,从而避免了放炮引起的伤亡事故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简图。
图中1、2、3是锁式机控电开关,4是起爆开关,5是锁封盖,6是防护盖,7是锁式机控电开关的钥匙,8是壳盖,9是指示灯,10是接线旋扭,11是壳体,12是测量与控制电路,13是振荡驱动电路,14是升压变压器,15是整流电路,16是电容器,17是放电电阻,18是电源。
图中1、2、3是锁式机控电开关,该开关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与锁芯固定在一起的锁封盖5,其作用是在没开锁之前依次封住相邻开关的锁孔;中部是锁,其作用是通过专用钥匙才能控制下部电开关的接通与断开;下部是由锁芯转动控制开与关的电开关。开关1、2、3依次排列于起爆开关4的一侧,固定于壳体11上,开关1、2、3在电路中的接点相串联,它们的作用是联锁控制充电电路的接通。起爆开关4的第一对接点与开关1、2、3的接点相串联,第二对接点与电容器16相串联,第三对接点与放电电阻17相串联,其作用分别是接通充电、起爆与放电电路。6是防护盖,铰接于壳体11上,作用是盖住开关1、2、3、4,以免遗物掉入锁孔内。指示灯9、接线柱10安在壳体11上面,指示灯的作用是指示电容电压值是否达到起爆值。接线柱的作用是连接爆破电路接线端。测量与控制电路12与被测的起爆电路网络相接,作用是测量起爆网络是否符合起爆要求。振荡驱动电路13使低压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经变压器14升压,整流器15整流后变成高压直流电贮存在电容器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宏;袁福兴,未经崔宏;袁福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0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