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粮仓自动测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211899.X | 申请日: | 199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6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东平县粮食局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5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粮仓 自动 测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仓自动测温装置,特别是农村基层粮站的粮仓测温。适合于仓容在20万斤~100万斤的中小型粮仓。
通常保管人员检测粮仓内储存粮食的温度,要爬到粮堆上面用测温表逐一连接埋在粮堆内的各个温度传感器杆进行测温。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连接部分容易损坏,给检测粮食温度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用分线器实现温度传感器杆的机械切换。分线器虽然实现了用手工逐一连接各个温度传感器杆的功能,但不能直观地反映被测点的点层和杆位,对分析储存粮食的温度变化不方便。根据山东省科技情报所有关内容的检索,尚未发现其他解决这一问题的文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合中小型粮仓自动测温装置,它能自动切换被测点的温度传感器杆,同时能直观反映被测点的点层和杆位。有效地克服了机械分线器不能反映被测点点层和杆位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同步脉冲电路(1)的同步脉冲输入时序计数电路(3),由该电路对同步脉冲进行计数,按时序显示被测点的上、中、下的点层,每完成一次上、中、下的显示就从该电路输出一个进位高电平至时序计数电路(4)进行计数,按时序显示被测点的所在杆位,从而实现被测点的点层和杆位的直观显示。
本实用新型是由同步脉冲电路、音响发生电路和A/D转换电路组成的电路上增加了显示测温点层的时序计数电路和显示测温杆位的时序计数电路结构,所以实现了被测点的点层和杆位显示。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粮食自动测温装置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图1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主机部分和分机部分,主机部分由同步脉冲电路(1)产生的同步脉冲一路使音响发生电路(2)产生并发出音频声响,同时另一路输入时序计数电路(3)的CP端进行计数,该电路完成测温点的上中下点层的显示的同时输出一个进位高电平至时序计数电路(4)进行计数,显示被测点的杆位。分机由时序计数电路(7)和模拟开关电路(8)组成,同步脉冲第三路通过五芯线(6)输入分机的时序计数电路(7)使该电路按脉冲个数在相应输出端输出高低电位,控制模拟开关电路(8)的各个模拟开关按顺序开关,使被测点的温度传感器杆(未画出)按入A/D转换电路(5)进行模/数转换和译码后在液晶片上显示出被测点的温度。
将分机部分安装于粮仓门内,主机部分由保管人员携带。使用时将主机与分机用五芯线连接,调整同步脉冲电路(1)的电位器W1使同步脉冲的频率在0.1~10Hz以控制测温点的切换速度。同步脉冲分为三路,一路输入时序计数电路(3)的IC1的CP端。每三个脉冲进行一次循环,分别在IC1的输出端Q0~Q2输出高电平使上中下点层的发光二极管LED1~3点亮以显示被测点的三层关系,当第四个脉冲上升沿过后,IC1的Q3端输出一个进位高电平,至R端对IC1行清零,同时输入到时序计数电路(4)的IC2的CP端使IC2在相应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点亮显示测温杆位的发光二极管。由于每口仓内的测温传感器杆数在10根以下,IC2可由必要的围元件构成n进制计数电路(n≤10)以显示杆位。同步脉冲的第二路经R4使BG1的发射结正偏导通,使音响发生电路(2)的非门1、2组成的音频振荡器产生的六千赫左右的音频信号通过HTD发出音响提示测温点的切换。第三路同步脉冲经五芯线(6)输入分机的时序计数电路(7)按同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在IC1、IC2、IC3的输出端Q0~Qn(n≤30)分别输高电平,控制模拟开关电路(8)中的模拟开关集成电路关闭、导通。模拟开关导通时,将温度传感器(9)通过五芯线(6)与A/D转换电路(5)自动接通,使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模拟信号,通过A/D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译码后在液晶片上直接显示出温度,实现了自动测温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东平县粮食局,未经山东省东平县粮食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1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