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1910.4 | 申请日: | 199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宝河 |
主分类号: | H02H7/085 | 分类号: | H02H7/085;H02H7/09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158402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综合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保护领域。
现有的保护器已有许多种、有的是缺相保护,有的是断电、过载保护、有单相、有综合、但主要是通过热继电器或电子线路组成,尽管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是:热继电器的保护动作值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北方的冬季,在电动机过载时,热继电器容易拒动,夏季温度较高时,则容易产生误动作而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因其电流调节范围较窄,所以通用性差,不同容量的电动机,需采用不同规格的热继电器,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有人设计了“多功能交流电动机保护装置”如中国专利1990年2月7日公开的,申请号为89210775.8,申请日为1989年1月31日,该保护装置由漏电保护器,断相保护器,欠压保护和过载保护器构成,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精度和误差均较大,二是没有按电动机的过负荷运行保护特性曲线进行设计,调试,三是电路没有抗干扰措施,其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差,四是电源均使用变压器发热烧毁现象,对安全防火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动作可靠,误差小,精度高,符合电动机负荷运行特性和反时限过载保护特性曲线的保护电路,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单、三相电动机,功率在1.0~50KW以上可调的电动机综合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式来实现的:整个保护器由外壳、装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是由电流信号检测器1、反时限延时器2、速断调整电路3,抗干扰、驱动、自动复位电路5,执行机构6、故障信号指示7、电动机控制回路8组成。当电动机过载电流是额定电流6倍以下时,电流信号检测器输出较高直流电压信号,通过反时限延时器输出给抗干扰、驱动、自动复位电路5,当电动机过载电流在额定电流7倍以上时,通过速断调整电路3直接输出给抗干扰、驱动、自动复位电路5,抗干扰、驱动、自动复位电路5输出通过故障信号指示7到执行机构6,然后断开电动机控制回路8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即电流信号检测1是由变压器B次级绕组L3、L4,二极管D1、D2、电容C1组成,L3、L4一个同名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1、D2并联再与电容C1和W1并联后再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即电流信号检测变压器是由带空气隙的E型接触器铁芯和两个次级绕组L3、L4组成,主绕组L1、L2与铁芯两个窗口构成穿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反时限延时器由微调电阻W3与二极管D4并联后,D4的负极对地接电阻R4,同时与稳压管D3负极连接,D4正极对地接电容C3正极同时接二极管D7正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即抗干扰、驱动、自动复位电路是由电容C5、C6、C7、C9、二极管D10、集成电路Ic、电阻R6、R7,三极管BG1组成,电容C5、C6分别接在三极管BG1基极与地和集电极与地之间,BG1集电极接Ic2脚,电容C7正极接Ic4脚,负极接地,电阻R6与二极管D10一端并接在Ic4脚,另一端接电源正极,Ic6、7脚相连后,通过电阻R7接电源正极,6脚通过电容C8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执行机构6为与Ic3脚、LED相连的继电器J,故障信号指示7为与Ic3脚相连的发光二极管LED。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反时限延时特性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宝河,未经李宝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1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