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流放大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2356.X | 申请日: | 199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9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蒋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铁民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G01R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魏国先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放大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流测量装置。
微电流计用于放大测量微弱电流,其主要部分为微电流放大器。但是,目前中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电流计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如苏州产大型演示电流计的灵敏度是100μA,天水长城精密电表厂的大型演示电流计的灵敏度为50μA。使用这些电流计无法检测1μA以下的微弱电流,致使有些实验无法做出来。例如紫外线照射锌板的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就只能用其他方法替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微电流计灵敏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电流放大器,以提高微电流计的灵敏度。
图1为微电流放大器原理图;
图2为微电流放大器印刷电路板示意图;
图3为微电流放大器外形示意图;
图4为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光电效应演示实验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输入端和微电流计G之间采用一级差动放大器EG1、EG2。微电流计G接于差动放大器的两三极管BG1、BG2集电极之间,电路输入端分别接于差动放大器的两三极管BG1、BG2的基极端。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将微电流计G接在BG1和BG2的集电极之间。无信号电压时,BG1与BG2集电极电势相等,微电流计G无电流通过,指针不动。当在输入端加一电压为正的信号时,加在BG1与BG2基板上的电压是大小相等而位相相反,这时BG1的IC1上升,而集电极电势下降;BG2的IC2下降,而集电极电势上升。于是在BG1与BG2两集电极间产生了电势差(电压),微电流计G指针偏转一角度。发光二极管(LED)用于电源指示。
在实际使用中,只要将本实用新型当作微电流计的分流电路接入其输入端,就能提高微电流计的灵敏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现用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元件要求:BG1与BG2:3DG6要求两管性能一致,β>40;电阻:小型碳膜电阻。电源:9V层迭电池。并按图2所示制成印刷电路板。
调试要求:接通电源,测试BG1和BG2集电极对地(负极)电压VC1和VC2,通过调整集电极电阻R3和R6,使得VC1=VC2=5V。正常工作时,BG1和BG2的集电极电流应为1-1.2mA。
调试好的上述电路板即为微电流放大器。把其当作100μA的微电流计的分流电流接在输入端,就使100μA的微电流计灵敏度提高到1μA。
图3为本实施例外形示意图。
图4标注:
1-高压电源,2-微电流计,3-锌板,4-紫外线,5-金属网板,6-绝缘塑料板,7-微电流放大器。
本实施例在前述紫外线照身锌板的光电效应演示实验中,更具说服力。如图4所示,先把锌板(3)(20×25cm2)、金属网板(5)(20×25cm2)插在绝缘塑料板(6)上,锌板(3)与网板(5)相距10mm,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微电流放大器(7)与100μA微电流计(2)并接后,按图4要求连接电路。用紫外线(4)照射锌板(3),启开高压电源(1),便可见微电流计(2)指针摆动,证明锌板(3)在紫外线(4)照射下产生了光电子。
本实用新型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铁民,未经蒋铁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2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鼻唇沟堵漏包的口罩
- 下一篇:系列旅行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