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供给燃料的液体燃料炉具无效
申请号: | 92212875.8 | 申请日: | 199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3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勇 |
主分类号: | F24C5/18 | 分类号: | F24C5/18 |
代理公司: | 益阳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平,夏宗福 |
地址: | 413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供给 燃料 液体燃料 炉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动供给燃料的液体燃料炉具。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家用炉具种类较多,有气体燃料的炉具,有液体燃料的炉具等等。对于通用的液化石油汽炉或灶具来说,其石油汽都是带压液体形式储存,均需耐压钢瓶。燃料的供给均是由钢瓶内的汽化压力将石油汽化汽送往炉具的燃烧器燃烧。目前,社会上又出现了以甲醇为燃料的民用合成燃料,是一种常压储存的液体燃料,使用这一类的燃料,需要用人工打气加压,如小液化气缸对燃料箱内加压的汽化炉,其操作使用十分不方便,还有一种利用加热空气,利用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对燃料箱内加压,其压力太小,汽化不完全,燃烧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对燃料箱内进行人工充气加压,而靠液体燃料自身汽化,自动产生压力的液体燃料炉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即利用液体燃料汽化膨胀而产生压力的原理,构成液体燃料汽化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面罩、电子打火开关、支脚等,由燃料箱(1)与燃料加压管路、燃料汽化管路组成的燃料自动供给、汽化系统;燃料加压管路由进液管(4)、加压汽化圈(5)及回汽管(6)组成,进液管(4)一端与燃料箱(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加压汽化圈(5)连通,回汽管(6)一端与燃料箱(1)上部连通,另一端与加压汽化圈(5)连通,加压汽化圈(5)为一环形通道,置于燃烧头(2)的内圈(19)内;燃料汽化管路由输油管(7)、加热汽化管(8)及强热管(9)组成。输油管(7)一端与燃料箱(1)连通,另一端接加热汽化管(8),强热管(9)横置于燃烧头(2)顶部,其一端与加热汽化管(8)相连,另一端接炉头喷汽管(10),加热汽化管(8)为一置于燃烧头(2)的内圈(19)内的螺旋管。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头(2)的外围(18)的沿切线方向设有一喷汽管(10),喷汽管(10)与由外围(18)、内圈(19)形成的空间连通,且与底平面成一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箱(1)上部设有一输汽管(11)通过减压阀(16)与喷汽管(10)相通连,在喷汽管(10)相连的升压管(12)上设有一调火量开关(1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完美地实现了其发明目的,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炉具的燃料箱内不需人工充气加压;②火苗兰色、火力大、热效率高;③与石油液化汽相比,液体燃料常压储存,省去了压力钢瓶,而且安全可靠,适用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头主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头部的俯视剖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附图4的中心剖视图
实施例:
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现对照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面罩、电子打火开关、支脚等,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设有一由燃料箱(1)与燃料加压管路、燃料汽化管路组成的燃料自动供给、汽化系统;燃料加压管路由进液管(4)、加压汽化圈(5)及回汽管(6)组成,进液管(4)一端与燃料箱(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加压汽化圈(5)连通,加压汽化圈(5)为一环形通管,置于燃烧头(2)的内圈(19)内;燃料汽化管路由输油管(7)、加热汽化管(8)及强热管(9)组成,输油管(7)一端与燃料箱(1)连通,另一端接加热汽化管(8),强热管(9)横置于燃烧头(2)顶部,其一端与加热汽化管(8)相连,另一端接炉头喷汽管(10),加热汽化管(8)为一置于燃烧头(2)的内圈(19)内的螺旋管。在燃烧头(2)的外围(18)的沿切线方向设有一喷汽管(10)喷汽管(10)与由外圈(18)、内圈(19)形成的空间连通,且与底平衡成一角度。在燃料箱(1)上部设有一输汽管(11)通过减压阀(16),与喷汽管(10)相通连,在与喷汽管(10)相连的升压管(12)上设有一调火量开关(17),加压汽化圈(5)由紫铜管弯制而成,其与内圈(19)的内壁间距离为1~8mm,本实施例为5mm与内圈(19)底平面的距离为0~20mm。喷汽管(10)与燃烧头(2)底平面成5~35°夹角,本实施例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勇,未经吴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2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有级调速器
- 下一篇:多用循环时间家电节电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