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簧式风门助开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3825.7 | 申请日: | 199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广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5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簧式 风门 助开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井下巷道风门配件装置,确切地说是扭簧式风门助开器。
矿井巷道风门是保障矿井通风系统按需供风的设施。由于风门两面风压差较大,风门单位面积上承受的风压也较大,常需几个人才能拉开风门。关闭时,门扇与门框间的冲击力很大,常导致风门结构损坏及人员的重伤和死亡。
过去所采用的风门配重法和开泄压窗,由于风门上所承受的风压随着风门开启角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小。配重法中的配重砣不能随之变化,故省力很小且结构笨重。在风门上开设泄压窗,受风门结构强度及尺寸所限,不能开多大,故省力不大,且要附设一辅助拉力才行,其结构较易出现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扭簧式风门助开器,旨在克服上述技术中之不足,在风压作用下(图1箭头表示风向),风门自行关闭过程中,扭簧被逐渐扭转,风门缓缓关闭;扭簧对风门产生较大的予拉力,开启时,由于扭簧的予拉力,只需轻轻一拉,即可开启风门,从而达到省力和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壳体、双扭簧、轴销、钢丝绳和铰链组成,其特征是壳体(1)呈形,壳体(1)左端焊接形钢板(17),形钢板(17)由螺栓式锚杆(12、13)穿过小孔(18)埋入门垛(11)内固连,壳体(1)中部装有轴销(19)和螺母(15),轴销(19)的两侧开有相对称的限位孔(16),螺栓(2、14)穿过限位孔(16),由螺母(3、15)拧紧定位,双扭簧(4)绕在轴销(19)上,双扭簧(4)的两端分别抵住螺栓(14)的一侧,双扭簧(4)的中段弯曲成U形,抵住螺栓(2)的同一侧,同时,双扭簧(4)中段U形处与钢丝绳(5)的一端绞接,钢丝绳(5)的另一端由螺栓(6)、螺母(7)与铰链(8)绞接,铰链(8)安装在风门(9)的中部。
当使用时,首先将螺栓(2)、螺母(3)和螺栓(14)、螺母(15)在限位孔(16)内调节定位,以调节好双扭簧(4)的扭转角和扭力矩;在风压的作用下(图1中的箭头表示风力方向),风门自行关闭过程中,扭簧(4)被逐渐扭转,风门缓慢关闭,这时,双扭簧对风门产生较大的予拉力,当开启时,由于予拉力的存在,只需一人施以较小的力即可拉开风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矿井巷道风门安装本助开器后,安全省力,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人员伤亡事故;2、有的矿井巷道壁比较松散,不能锚固锚杆,在其它型式风门助开器不能使用情况下,本助开器最为理想实用;3、本助开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强度高,成本低,工艺合理,不易出现故障,能推广使用。
附图1:本助开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图1的A向静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图2的B向视图
实施例:
壳体(1)采用厚16mm的钢板加工成形,壳体(1)左端焊接形钢板(17),钢板厚16mm,钢板(17)上钻3个小孔(18),用螺栓式锚杆(12、13)穿过小孔(18)埋入门垛(11)内固连,壳体(1)中部装有轴销(19),用螺母(15)拧紧,在轴销(19)两侧开有限位孔(16),螺栓(2、14)在限位孔(16)内调节好位置后由螺母(3、15)拧紧,双扭簧(4)中径50mm,长200mm,φ10mm,绕在轴销(19)上,扭簧(4)的二端抵住螺栓(14)的一侧,扭簧(14)中段弯曲成U形,抵住螺栓(2)的一侧,在U形处与钢丝绳(5)绞接,钢丝绳(5)的另一端与铰链(8)绞接,铰链(8)安装在风门(9)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广,未经张文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38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力三轮车减速增力装置
- 下一篇:三相电渣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