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织物双面涂塑浸轧机无效
申请号: | 92215347.7 | 申请日: | 199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5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中;翁孙浩;芮鸿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冠中 |
主分类号: | D06B3/10 | 分类号: | D06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双面 涂塑浸 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双面涂塑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双面涂塑浸轧机。
织物双面涂塑后作为蓬盖布,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码头、仓库、建筑等方面。织物双面涂塑工艺流程大体上要经过紧布架将织物产生一定的张力,然后进入浸轧机进行涂塑和滚轧,再经过加热塑化和冷却,便可完成。现有的双面涂塑浸轧机结构复杂不尽合理,特别是浸轧机的机架和加压杠杆均采用铸铁件,不仅形状复杂而且笨重,制造周期长,耗资亦大。另外现有的浸轧机的加压方式,采用弹簧力加压,不但压力不均匀,而且加压和卸压的操作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工艺合理,操作方便的织物双面涂塑轧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主动轧辊、两个挡浆板、浆槽、两个主动轧辊轴承、两个从动轧辊轴承,两个气缸等组成,其特征是左右两块钢板由撑杆连接组成机架,每块钢板的顶部各有一个支撑主动轧辊的主动轧辊轴承和一个支撑从动轧辊的从动轧辊轴承,主动轧辊和从动轧辊上部的两端各有一个可在两个轧辊上表面平移的挡浆板、每块钢板的两侧各有一个加压杠杆,钢板的下部各有一个气缸,加压杠杆的上端与从动轧辊轴承相连接,下端与气缸活塞的连杆相连接,加压横杆的左上部与一个固定在钢板上的转轴相连接。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杠杆动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塑浆区的示意图;
图中的符号表示如下:挡浆板连杆1、挡浆板支撑2、挡浆板3、主动轧辊4、浆槽5、主动轧辊轴承6、主动轧辊轴7、钢板8、加压杠杆9、浆槽支撑10、气缸11、撑杆12、从动轧辊13、转轴14、从动轧辊轴承15、小轴16、塑浆区17、织物18、气缸活塞19、电磁阀20、调压阀21。加压杠杆9为一块钢板,其下端由小轴16与气缸活塞19的连杆相连接。挡浆板3的下端两侧为园弧面并与两个轧辊表面相吻合,挡浆板支撑2套在主动轧辊轴承6上,挡浆板连杆1垂直穿过挡浆板支撑2、两块挡浆板3与两个轧辊的上表面构成塑浆区17。两块风板8的内侧表面上各有一个浆槽支撑10,浆槽5座在浆槽支撑10的上面。气缸11与电磁阀2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主动轧辊轴7可由皮带传动或者由齿输减速箱传动。先将加压杠杆动作,把从动轧辊13与主动轧辊4分离,将织物18,穿过两个轧辊之间的缝隙,然后动作加压杠杆将两个轧辊合拢,再按照织物18的宽度,在调整两个挡浆板3,使塑浆区17的宽度略大于织物的宽度,在塑浆17内流进塑浆,便可开始涂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机架采用两块钢板代替了现有的铸铁支架,结构简单,强度好,造型美观并可节约材料。加压方式克服了弹簧加压的缺点,加压杠杆为一块钢板,工作可靠受力均匀,并由电磁阀控制加压与卸压,损伤方便。挡浆板可随着织物的宽度任意调整,形成塑浆区保证涂塑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冠中,未经刘冠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5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