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通讯线路测试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5528.3 | 申请日: | 199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家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一钢铁厂 |
主分类号: | H04M1/24 | 分类号: | H04M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洪毅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通讯 线路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电话通讯线路测试器。
近年来,我国电话通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线路故障率还较高,而目前国内电话线路的故障还采用局端大型人工测量台进行测量,不仅手段落后,测试速度慢,操作步骤多,而且难以实现自动监测,给电话线路检修带来极大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改革测量落后状况,提供一种测试工具,可不必依靠局端大型人工测量台,而方便简捷地进行在线检测,为及时发现、修理线路故障,提高通讯质量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测试正确,显示醒目;
2、可与其他电话设备组成小型电话自动测量台,取代目前的局端大型人工测量台;
3、便于电话线路维修人员携带进行在线测量,提高维修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话通讯线路测试器,它包括有:有源检测电路、取样电路、隔离电路、抗干扰防抖动电路、单双机定位区分电路、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测试结果译码器和显示单元,在取样电路中设计采用了A、B两组取样电路。测试时,利用A、B两组取样电路接收测试回路电流信号,通过将其与设定的取样电阻比较,经发光二极管即可显示测试结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线取样电路线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线取样电路线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图。
图1中1为有源检测电路,2为A线取样电路,3为隔离电路,4为抗干扰防抖动电路,5为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6为测试结果译码器,7为显示单元,8为单双机定位比较电路,9为B线取样电路,结合图4将框图分别叙述如下:
有源检测电路1由压敏电阻IRV、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光电耦合器(8113)IC7、触发器(40106)IC1 1C和1D、稳压管ZD2、三极管T5及电阻R20~R23组成,通过测试开关Ka、Kb与被测线路连接,用于测试交换机与用户机馈电是否正常。
隔离电路3包括光电耦合器(8113)IC5和IC6、电阻R6~R13、三极管T1、T2。该电路与A线取样电路2的IC1(40106)1A、1B输出端相接,用以传递A线取样电路2的信号,电路中采用相对测试电压的两个取样参考点Vs1(图中以↓表示)、Vs2(图中以⊥表示),可使V1A、V1B信号、电平经三极管T1、T2反相和IC5、IC6隔离反相后,与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5(4027)的IC8~IC10 CL端同相,达到A、B两组取样电路取样的信号统一。
抗干扰防抖动电路4。该电路接在开关Kc的R端及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5(4027)的4A CL端,用以防止非正常脉冲和断线时线路小电容的冲击电流干扰和避让取样的抖动。它由单态多谐振荡器IC4(4528)4A、二极管D5~D8、三极管T4、电容C6和电阻R17、18、24、25组成。
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5为五组双JK主从触发器(4027)IC8(8A、8B)、IC10(10A、10B)和IC9(9A):IC8接在隔离电路3IC5、IC6的输出端;IC9与单双机区分电路8的3C输出端相连;IC10与B线取样电路9的2A、2B输出端相接;它们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测试结果译码器6的IC11~IC13的11A~13C输入端相连,用以采集A、B两组取样电路2.9的取样脉冲,并向测试结果译码器6输送各种测试状态。
测试结果译码器6,接在测试信号脉冲锁存器5与显示单元7之间,由四组4输入双与门(4082)IC11和IC12、三组3输入三与门(4073)IC13构成正逻辑电平直译电路,用以译出各种测试结果。
显示单元7,包括一7路达林顿光电耦合器(1413)IC14、7个发光二极管LD3~LD9及电阻,接在测试结果译码器6的输出端,根据测试结果译码器6正逻辑电平输出的特征码,由发光二极管LD3~LD9显示测试结果。另外,该单元经接口还可与微机相连,组成小型电话自动测量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一钢铁厂,未经上海第一钢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5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