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元禄竹筷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92217880.1 | 申请日: | 199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质;周跃辉;朱玉琯;张晓春;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质;周跃辉;朱玉琯;张晓春;李力 |
主分类号: | B27M3/24 | 分类号: | B27M3/24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乔清杰 |
地址: | 41000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筷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加工竹筷的成型机器。
现有的竹筷成型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出的竹筷(1)两个小面出现等距波纹;(2)两个大面出现烧黑现象,使竹筷降低等级乃至报废,浪费了半成品和竹资源;(3)送料机构动力皮带打滑;(4)电器箱不能防尘,导至烧坏电机和经常烧保险;(5)送料机构电机功率小,也是烧电机的原因之一;(6)上卧铣刀和两把立铣刀的动力皮带是交叉传动,至使无法调至最佳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使竹筷成型机结构更合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效率,充分利用竹筷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包括送料机构,仿形机构、切断机构、传动机构和电器箱、电机、机架,其中在仿形机构中驱动立铣刀的滑条上装有滑块,在偏心轮上开有供滑块滑动的内滑槽,在送料机构中,电机的动力通过联轴器分别由皮带轮、皮带和链轮、链条进行传动,其详细内容参见附图描述如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元禄竹筷成型机是由送料机构(2)、仿形机构、切断机构(5)、传动机构(6)和电器箱(9)、电机、机架(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仿形机构中,驱动立铣刀(20)的滑条(13)上装有滑块(14),在偏心轮(16)上开有供滑块(14)滑动的内滑槽,如图2所示,将原有仿形机构中用弹簧控制仿形滑块改为用偏心内滑槽轮控制,即将柔性控制改为刚性控制,避免了弹簧控制即柔性控制造成的不易调试准确,并且出现严重的等距波纹的弊病。在送料机构中,参见图3,电机(67)的动力通过联轴器(68)分别由皮带轮(30)、皮带(33)、皮带轮(36)和链轮(31)、链条(32)、链轮(35)进行传动,本实用新型将原送料机构中的A型双皮带传动改为链轮,链条和皮带传动,既避免了A型双皮带会出现打滑的现象,又解决了竹筷大面烧黑问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效率,充分利用了竹筷资源。本实用新型还将送料机构(2)的电机(67)的功率从原来的0.75千瓦改为1.1千瓦,上卧铣刀和两把立铣刀分别用0.75千瓦的电机(53)、(56)、(50)驱动,这样既消除了原来用1.5千瓦电机同时驱动上卧铣到和两把立铣刀出现的交叉皮带传动的弊端,又充分保证了立铣刀(4)和卧铣刀(3)部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竹筷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电器箱(9)为全封闭式,防尘性能好,并装在机架(8)的侧面,为壁式操作,既便于操作,又消除了因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导致缺相而烧电机和经常换保险,给生产造成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元禄竹筷成型机是针对现有机器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解决了现有机器存在的两个小面烧黑现象,送料机构功率小,皮带打滑,电器箱不能防尘及上卧铣刀和两把立铣刀的功力皮带交叉传动至使无法调至最佳松紧度的问题,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竹筷质量,充分利用了原材料,降低成本,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图;
图2表示仿形部分的结构图;
图3表示传动原理图。
按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把电器箱(9)的电源接通,先启动卧铣刀(3)和两把立铣刀(4),分别由电机(53),通过皮带轮(52)、(41)和皮带(54)传动,电机(56)通过皮带轮(55)、(40)和皮带(57)传动,电机(50)通过皮带轮(49)、(48)、(59)和皮带(47)传动。再启动自动料斗(1)和送料机构(2),由电机(67)通过联轴器(68)机分别带动皮带轮(30)、(36)和皮带(33)及链轮(31)、(35)和链条(32),带动齿轮(34)、(37)、(60)、(61)、(38),从而使送料机构(2)将料斗(1)内出来的坯料进行送料,在坯料的前进过程中,卧铣部分(3)把竹坯加工成5mm厚,并在两个大面中间加工成对应的深1.3mm,成1.8mm的等边三角形槽,再前进,立铣部分(4)把竹坯两个小面加工成大头13.5mm,小头7.5mm宽,再前进,由链轮(62)、链条(39)、双联链轮(43)、链条(45)、链轮(46)带动切断机构沿三角形槽把竹坯锯成双生卫生筷,即元禄竹筷,如果把大头竹青一面削头,即天削筷。(44)为皮带轮,(42)为皮带(10)为外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质;周跃辉;朱玉琯;张晓春;李力,未经徐文质;周跃辉;朱玉琯;张晓春;李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7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