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贮能起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7916.6 | 申请日: | 199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光耀 |
主分类号: | F02N5/04 | 分类号: | F02N5/04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尚武 |
地址: | 412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器 | ||
贮能起动器是一种将旋转机械(体)停车时的转动惯性能量贮存起来并用于起动的装置。
旋转机械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因惯性起动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而停车时也因惯性需经制动或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静止,能量又无效消耗掉。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吸贮旋转体停车时的转动惯性能量并于其起动时释放的起动装置。
说明其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弹簧为能量贮释元件,弹簧变形时贮能,复原时释能。弹簧的吸能和释能过程,均需对弹簧一端进行静锁定,(锁向静子),而另一端则需与转子实现联结——锁向转子的动锁定。即弹簧两端应处于不同的锁定状态(位置)。为使释能转矩方向适应起动转矩方向要求,吸能和释能过程弹簧两端的锁定状态还需倒置,而在贮能和全释放状态,弹簧两端则需处于静锁定状态。因此两端的锁定装置应是双位可适时变位的。并宜采用电磁作动控制机构对锁定装置进行适时动作控制。综上形成贮能起动器的技术方案是:有转子和静子,它们是同心的套装件结构,在其环套空间内,设置有以弹簧为能量贮释元件的能贮释器,弹簧两端各与一转盘联结,转盘上安装着弯臂双位锁键。锁键可绕弯臂中部安装轴作锁入、锁出转子或静子键槽的摆动。锁键上述换位动作受控于电磁作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由与静子固接的电磁铁和与转子可实现轴向滑动联结的动作及固着在近电磁铁一端的弯臂锁键静子键臂上的铁磁性件组成。
贮能起动器的静子与旋转机械静子固联,两者转子间可实现静(固)联结或可脱开的动联结,转子间静(固)联结结构可相对简单,但起动器转子成为旋转机械的附加负载消耗能量,而转子间动联结可于旋转机械起动后自行脱开,消除前者不足,但结构略为复杂。
本贮能起动器可将“停车”时的惯性能贮存起来用于起动,并可减小起动时的能量消耗,有双重的节能效果,且能量释放过程提供的驱动转矩正好与旋转机械起动由大到小的要求相适应。采用电磁方式实施控制,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可应用于一切停车后有转动惯性能释放、单向工作旋转的机械。为以电驱动的机电产品:电动机、鼓风机、排风扇、砂轮机等,对以其他能源驱动的旋转机械,则需提供控制用电。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内转子式贮能起动器结构简图
图2:外转子式贮能起动器结构简图
内转子可脱开动联结贮能起动器(参见图1)以内轴1为转子,外壳2是静子,其环套空间内装设由并联弹簧7、8,转盘6、9,弯臂双位锁键3、10构成的能贮释器,锁键以轴臂销4、扭簧5(图上未示出)安装在各自的转盘上,内轴、外壳对应锁键工作部位处有周向均布的键槽,内弹簧8两端与转盘6、9相联,外弹簧7一端与转盘6相联,另一端穿出转盘9后弯折90°,使弯折段与锁键10上静子(外壳)键臂支靠面间有定长的接触间距。锁键10静子键臂上固有铁磁性件11,与外壳2一端固接的轴承座13上固定着电磁铁12。空中内轴中装有连管25,两端通过连杆17分别与顶盘24和吸盘18联接。吸盘为铁磁性件。一穿透内轴,连管一端安装着弹簧22、帽盖21,另一端固接着卡销23的滑杆20,设置在能贮释器中央部。弹簧19两端于连管内挂着在滑杆20和吸盘18的连杆上。内轴相应吸盘顶盘连杆处,连杆相应滑杆处均制作有允许轴向相对运动的纵向槽口,适用于转子间可脱开动联结的吸盘组件为弹簧16联结的前后双吸盘组。前吸盘15的连杆上联接着滑键14。滑键14吸盘被电磁铁吸引时旋转机械(动力)轴端键槽咬合,滑键14的工作面上有防脱出的凸凹。
图2是外转子固联结构。以外壳2为转子内轴1为静子。外壳内壁安装着周向定位的作动滑套27,能贮释器结构与内转子式相同,只是并联弹簧与转盘的联结等适应转、静子的变换需相应改变。电磁铁12固定在静子(内轴)的一端。作动滑套27一端连接着铁磁性拱罩26,另一端支承在弹簧29上,内轴、作动滑套相应弯臂锁键处制有周向均布的键槽,滑套中部有一槽口,槽口处销装一离心甩爪28,外壳相应处制有沟槽。
贮能起动器转子上可制作有供手动或外力机械进行预贮能的传动结构。
下面以内转子式结构为例说明贮能起动器工作过程:(设有一电动机其轴一端与负载(如鼓风机)联结,另一端伸入本装置内轴孔中,设计的电路保证动作的顺序和时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光耀,未经夏光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7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