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鳝笼无效
申请号: | 92218473.9 | 申请日: | 199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华;许长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长庚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徐冬涛,邵元领 |
地址: | 2256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 ||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行业,具体地说是一种渔民用来捕捉黄鳝的专用工具——塑料鳝笼。
传统的鳝笼是用芦柴、竹片手工编制而成,技术落后,制作成本高(现市场价在5元左右),生产率极低,实际使用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如表面粗糙,透气性能和弹性差,黄鳝难进易逃,浸水后易腐蚀,且易霉烂,一般使用周期不超过一年,篾制鳝笼装拆较为不便,其需要经常翻晒,否则将会霉烂,其阴雨天无法使用,且篾制鳝笼吸水性特强,在水中时间越长,重量越重,一般平均每只在800克-1000克之间,给渔民携带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PS塑料(聚苯乙稀)或废旧塑料,在注塑机上注塑成型,便于自动化成型加工,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塑料鳝笼。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由正筒、正穗、尾筒、尾穗、筒帽组成的塑料鳝笼,其特征在于圆柱型正筒两端装有圆锥型正穗,圆锥型尾穗置于圆柱型尾筒与正筒连接处,尾筒下部带有筒帽,其中上述各部件均开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成本低:塑料鳝笼可以大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据核算,塑料鳝笼每只成本不超过2元,售出价不超过4元;
2、拥捉率高:塑料鳝笼是经过模具由注塑机注塑成形的,具有表面光滑,透气性能好,利用塑料的良好弹性,具有黄鳝易进难逃的优点,据测算,每只塑料鳝笼比篾制鳝笼每年要多产5公斤黄鳝左右;
3、使用年限长:塑料鳝笼采用脱水性塑料注塑成形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化学性能稳定,完全耐水,使用周期至少三年,最长可达五年,其中零部件损坏可以更换;
4、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气候影响,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渔民的劳动强度:由于塑料鳝笼采用了螺纹连接和凸凹槽配合定位,使得装拆极为简单、方便,同时连接可靠,在阴雨天同样可以使用,无须翻晒,大大减轻了渔民的工作强度;
5、重量轻:塑料鳝笼无吸水性,在水中可长时间浸泡,而重量不会增加,一般每只产品重量为300克-400克之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穗部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正筒2内放入黄鳝诱饵,当黄鳝经过正穗1部分时,由于顺着塑料本身的弹性,正穗1尾部随着黄鳝的身体的进入而口径变大,以便黄鳝顺利进入正筒2,然后正穗1尾部恢复正常口径大小。当黄鳝想脱逃时,由于逆着塑料的弹性,给黄鳝一个阻力,再加上正穗1尾部的尖角,使得黄鳝畏痛,从而无法从进口处出逃,只好进入尾筒4部分,安放时将正筒2部分放入水中,尾筒4露出水面,以便最终黄鳝进入尾筒4部分时透气,如将尾筒4浸入水中,黄鳝将会窒息而亡。
正筒2部分是塑料鳝笼的主要部件,呈圆柱型,筒身长600mm,筒口直径为82mm,筒身上开有许多小孔,以减轻重量,节省材料。
尾筒4部分也叫透气筒,呈圆柱形,筒长400mm,筒口直径为72mm,黄鳝进入正筒2后,如不及时转入尾筒4,将会窒息而亡,尾部4起到让黄鳝呼吸的作用,需在筒身和尾筒帽5上开设小孔,以增加透气功能。
正穗1部分呈圆锥形,穗长125mm,入口直径为85mm,尾端直径为12mm,它是塑料鳝笼的暗设机关,外圈大,里口小,再利用塑料的弹料,使得黄鳝易进难逃。
正穗1筒身部分开有小孔,呈圆锥形分布,尾部25mm无通孔,在压模具时切开,呈圆锥形,分十二等分,以保证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尾穗3部分呈圆锥形,穗长110mm,入口直径为73mm,尾部直径为12mm,功能及结构与正穗部分相同。
筒帽5部分,帽长35mm,直径为76mm,它是塑料鳝笼的后开关,每天将捕捉到的黄鳝从此处取出。
设计时,正筒2和正穗1,尾筒4和尾穗3,尾筒4和筒帽5的连接是利用塑料特有的弹性,以槽定位。简单可靠,拆卸方便。
正筒2部分和尾筒4部分采用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长庚,未经许长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8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