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高能电子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92218839.4 | 申请日: | 199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生 |
主分类号: | F02P1/08 | 分类号: | F02P1/08 |
代理公司: | 镇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傅嵘 |
地址: |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高能 电子 点火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的点火装置,适用于各种车、船用汽油发动机的负极搭铁、白金触点及电感式点火系统。
目前,电子点火器的种类很多,但大多只是应用普通的开关管来代替白金触点,即由原来的机械式开关改为电子开关而已,这些电子电火器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根据感应定律,由初级绕组电流形成的磁通量消失得越快,次级电压越高,即初级绕组中电流的中断速度要快,而普通的开关管的关断时间是达不到其速度的;(2)由于未考虑电子点火正时的问题,因而不可能使发动机转数和负荷在很大变化范围内时,内燃发动机中工作的混合气体的燃烧过程趋于最佳状态;(3)由于点火的持续时间未改变,故不可能达到充分燃烧,因此油耗大,排出的CO、CH含量高,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点火器,它能有效地增强点火能量,提高燃烧速度,降低燃油消耗,使发动机转数和负荷在很大变化范围内时,内燃发动机中工作的混合气体的燃烧过程趋于最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三极管T1、T2组成的施密特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即T1的基极T1b与由白金触点K和电容C3组成的断路器连接;施密特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即T2的集电极T2c与由三极管T3、T4组成的放大电路连接;由三极管T5与二极管D、电容C1组成的电容式电子开关电路,其输入端,即T5的基极T5b与T4的发射极T4e连接,T5的集电极T5c与二极管D、电容C1串接,T5c、T5e之间并接了一只电容C2;电容式电子开关电路中的二极管D、电容C1与点火线圈B并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作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由三极管T1、T2组成的施密特触发电路能够产生前、后沿都很陡的切换脉冲,它的输入端,即T1的基极T1b通过电阻R2,与由白金触点K和电容C3组成的断路器连接;施密特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即T2的集电极T2c与三极管T3、T4组成的放大电路连接;由一高压高速大功率三极管T5与二极管D、电容C1组成的电容式电子开关电路,其输入端,即T5的基极T5b与T4的发射极T4e连接,T5的集电极T5c与二极管D、电容C1串接,T5c、T5e之间并接了一只电容C2;电容式电子开关电路中的二极管D、电容C1与点火线圈B并接。
当断路器闭合时,T1截止,而T2迅速导通,电压跳变从T2的集电极T2c经过放大器T3、T4加到T5的基极T5b,并使其导通。点火线圈B的初级绕组通电,点火线圈B的储能过程开始,电容C1充电,其电压值等于加到点火线圈B的初级绕组上的电压,点火线圈B的初级绕组电流逐渐增大并达到由蓄电池的+12V电压和初级绕组电路的欧姆电阻确定的最大值,指稳定电流。
当断路器断开时,T1导通,T2迅速截止,电压的跳变从T2的集电极T2c经放大器T3、T4加到T5的基极T5b,T5突然截止,点火线圈B的初级绕组中的电流骤然中断,因此无论是B的初级绕组还是次级绕组,都被自感电动势所感应,因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了一个电压脉冲,使火花塞电极间产生放电火花,在气缸内点燃工作混合气体。由于次级电路中电流增大,次级电压迅速下降到维持电弧放电的电弧电压。在两个电感耦合的回路中产生瞬变过程的同时,当二极管D上的电压没有超过规定值时,初级绕组中的振荡频率很高,保证了次级电压的幅值;当二极管D上的电压超过规定值时,二极管导通,电容C1便接入初级绕组电路,向初级绕组放电。因而在点火线圈B的次级绕组的输出端形成一个电压,该电压产生一系列的火花群,其持续时间较长,即延长了电弧电压维持电弧放电的时间,弥补了电弧电压的不足。
当断路器不断地闭合、断开,点火线圈B则不断地进行储能、放电的过程,使发动机可靠地工作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额定电压:+12V;额定电流:10A;
额定功率:100W;点火线圈次级电压:+12V;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7-8A;
分电器白金触点间隙:0.3-0.4mm;
火花塞电极间隙:1-1.2mm;
火花长度:15-18mm;
工作温度:-60℃-80℃,允许环境相对温度(90%+300%,当+40℃+20℃时)。
本实用新型经台架试验和装车试运行,与其它电子点火器相比,其优点有以下几条:
(1)由于采用了能够产生前、后沿都很陡的切换脉冲的触发电路,并使用于高压、高速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因而提高了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中电流的中断速度,继而提高了次级绕组输出端高压幅度的变化速度,使火花塞中产生火花的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生,未经赵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88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