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手动虹吸泵无效
申请号: | 92218906.4 | 申请日: | 199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贺恭;贺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恭;贺玮 |
主分类号: | F04F10/00 | 分类号: | F04F10/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东峰 |
地址: | 222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手动 虹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一种手动的输液、气泵。
现有的输液、气泵很多,工业上有离心泵、齿轮泵等,一般流量规格较大,但在民用小流量或无电源场合必须用手摇泵,市售的手摇泵通常适用于较大流量的液体输送,不能输气,这种手摇泵在家庭一般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手动的,小流量的输液、输气两用的小型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个具活塞的唧筒口端连接一个泵体,此泵体的主要结构是由两个圆球活门、四个通道和两个支路、一个阀门组成。当拉动唧筒活塞,使泵体的空腔内形成真空,使泵口将高液位槽内的液体吸入泵体内及管道内,此液体即可依靠虹吸的原理,使高位槽内的液体翻过一定的高位自动流入低位槽内,直至流完。此即虹吸泵的输液体的全过程。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将唧筒活塞手柄推向泵内,则可使泵腔内的两个圆球活塞移位,一球堵塞虹吸管,另一球松开泵体上腔,使液体通过支路从泵上端的出口输出,此口输出的液体将可进入更高位置的贮槽,或其它任何位置上的贮槽内。
这种泵体的结构,在不与任何贮液槽相通,而推拉泵唧筒手柄,可以通过泵的上出口端输出加压空气。若输送特殊气体,则只需将泵的下口与特殊气体贮瓶相接,再推拉泵的手柄,即可从泵的上口输出特殊气体至目的去向。
以上过程呈现了虹吸泵的虹吸输液、异位输液、加压输送空气或特殊气体等用途。由于此虹吸泵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日常生活、工业小生产、实验室内使用。通常的金鱼缸换水、汽车中途自吸加油、街上气球玩具充气等采用本虹吸泵来工作都将是十分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阐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虹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附图所示,一种虹吸泵是由一唧筒与泵体组合而成的,其配合关系是这样的:唧筒(1)内设有活塞(3)和活塞手柄(2),当唧筒(1)内的活塞活动时,可在唧筒内形成真空或鼓气,由于虹吸泵体的唧气孔(4)与唧筒口是相对的。唧气孔(4)与下圆球活门腔(6)相通,并通过支路(5)与下圆球活门腔(6)相通;下圆球活门腔(6)的腔道内可供圆球(9)上下活动,由于腔道两端制成的球面正好与圆球面相吻合,所以圆球有密封活门腔的作用,下圆球活门腔(6)的下端开有通道(7)、(8),供通液、气之用。唧气孔(4)又与上圆球活门腔(11)相通,其腔内设活门圆球(10)以及开有支路(12)和通路(13)。通路(13)的口上可配一管道(14)作多余液体的回流管。
当作虹吸泵时,只需将泵口(8)用管道与高位液槽相连,将泵口(7)用管道通入一低位容器,启动泵体的活塞手柄(2)之前,圆球(9)、(10)都向下的,当手柄(2)拉开时,由于唧筒内形成的真空,使泵体内的圆球(9)上移,同时使输送管(8)将高位液槽中的液体吸入泵内,并流向管(7),若流量不足,可往复推拉手柄数次,即可使管道(7)、(8)充满液体,打开管道(7)上的阀门,液体即流入低位贮液槽内。此时不必再推拉手柄(2),高位槽内的液体即可自动流入低位贮液槽内。若多次推拉手柄,过多的液体会通过支路(5)进入泵体上腔(11)经支路(12),从通道(13)进入回流管(14),回入高位槽内。
当需要将液体从一个贮槽输向另一位置的贮槽内,只需将泵的下口(7)或(8)堵塞一个,另一个接通贮液槽,而将泵出口处(13)的输液回流管(14)通向目的地的贮槽内,即可推拉手柄(2),使液体自泵进口(7)或(8)进入,经支路(5)进入支路(12),达泵口(13),再经管(14)到达目的地贮槽内。若将泵下口(7)或(8)处的贮液槽去掉,直通空气,推拉手柄(2),即可从泵上口(13)处输送加压空气。同理,若换成特殊气体,即可输送特殊气体。
虹吸泵的通道(7)、(8)、(13)的口端都开有连接管道的螺口或卡口。
这种虹吸泵因结构简单,其部件可用钢铁、塑料、轻金属、合金来制作,则整体重量轻,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易于普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恭;贺玮,未经贺恭;贺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8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