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水捞子无效
申请号: | 92219096.8 | 申请日: | 199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1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发明(设计)人: | 牟乃海;王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水捞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水捞子,是一种水产养殖网具。
有些水产动物,例如真鲷稚鱼,不能离水移动,一离开水就会造成大量死亡。罗氏沼虾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在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中,雌雄混群交配产卵后的一定时间,就要把抱卵的雌虾移到孵化池,进行孵化育苗。因为在捕捞时,抱卵虾一离开水就会剧烈弹跳,引起卵粒脱落,所以在教科书上明确规定:“在孵化前避免用网等捕捞或移动它,若要捕捞,以赶入水桶内,连水一起取为宜”。但是在虾池中,用“赶入水桶内,连水一起取”的方法移抱卵虾,需得人下虾池中,既费时,又费力,还易伤害其他的亲虾。
为了克服上述真鲷稚鱼捕捞离水死亡及罗氏沼虾抱卵虾捕捞离水造成流产的诸多弊病,提供一种既能灵活捕捞,又能不须离水实现移动的方便捞具,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真鲷稚鱼在捕捞中避免离水造成死亡,使抱卵的罗氏沼虾捕捞移动时避免离水造成弹跳流产的,既省时省力,又操作灵便的带水捞子。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有构成传统捞子的手柄、铁圈和捞网体,其技术要点是:在捞网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水斗。该水斗可以是圆台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水斗最好是用透明的材料制成,如无色透明的塑料或有机玻璃,既不易碎,又便于从外部观察虾卵数量和发育颜色。其底部直径应与抱卵虾长度相当或略大,深度为虾体粗的三倍以上,上口直径大于底直径,稍有锥度。并在上口周沿有许多小孔,以便与捞网体2缝在一起。捞网体2对抱卵虾而言,采用网目1厘米左右的网片做成,对真鲷稚鱼而言,则改用60目左右的软质筛网。网片的颜色,一般采用淡绿或淡蓝,以不刺激鱼虾的视觉为宜。捞网体2的下口缝在水斗1上,上口缝于铁圈3上。所说的捞网体2的上口大于下口,形成一定锥度,其长度为25厘米左右。铁圈3的作用是使网口撑开,同时与手柄4牢固连接。铁圈3的材料通常选用予应力网丝,强度大重量轻,其口径为25厘米左右。手柄4选用粗细适宜的竹杆或木棍,长度一般为1.5米左右,或根据养虾池的规格来确定。
本发明使用时,只需操着手柄在池外象使用普通捞子一样,就可把抱卵虾捞入所税的水斗1内,实现不离水的捕捞和移动。本发明的优点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不离水捕捞移动脆弱的鱼苗和抱卵的罗氏沼虾的一大难题。
说明书附图是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水斗,2——捞网体,3——铁圈,4——手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说的带水捞子,实际上是把一只普通捞子底部打开,与一只塑料水舀子的头部相接而成。塑料舀子头即所说的水斗1,口径为15厘米,底直径为12厘米,深7厘米,淡绿色。所说的捞网体2的网目为1厘米的绿色网衣。捞网体长为25厘米。所说的铁圈3用8号铁丝做成,直径25厘米。所说的手柄4采用竹杆,长为1.5米。用来捕捞移动抱卵的罗氏沼虾轻便灵活,抱卵虾在水斗1的水中,安静而不弹跳,基本未造成脱卵流产现象,使用效果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9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