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铁锅磨光机无效
申请号: | 92219296.0 | 申请日: | 199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6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兆光;杨显亮;胡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兆光 |
主分类号: | B24B5/00 | 分类号: | B24B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于海涛 |
地址: | 266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磨光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铁锅表面处理设备。
使用铁锅做炊有利人体健康,但目前铸造成型的铁锅,均末经表面磨光处理,锅表面附着有末处理净的铁锈和铅粉,初用时,对人体有危害。而且这种锅笨重,表面粗糙不美观,妇女老幼使用不便,由此给铁锅(尤其是砂锅)的普及带来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去除铸造(包括压铸)铁锅表面残留的铁锈和铅粉,并能使铁锅明亮美观的表面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机体1的左上方设有凹形锅模9,凹形锅模9的底端与安装在机体1内的传动轴5相连接,传动轴5的底端与安装在机体1下部的电动机20和减速机2组成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凹形锅模9外装有吸尘风罩8;在凹形锅模9的顶口周边上至少有二个滚压轮11,滚压轮11的轴21中部与吸尘风罩8呈铰链连接,外端与吸尘风罩8的顶边之间装有拉紧弹簧22。在凹形锅模9的上方有砂轮机12,砂轮机12的砂轮头朝左下方,其机体与左边的回转架14呈铰链连接,回转架14的底端与机体1右上部的铰链座18呈铰链连接。在凹形锅模9的上方还有二根操作杆10,操作杆10的右端固定在砂轮机12的机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锅放入凹形锅模9内,锅的周边与凹形锅模9的周边相吻合,二个滚压轮11位于锅的周边之上,在滚压轮11的压力下,锅与凹形锅模9结合在一起,然后开动电动机20和砂轮机12,电动机20输出的动力经减速机2减速后通过传动轴5使凹形锅模9和锅旋转,用两手握住操作杆10,将砂轮机12向下移动,使砂轮头与锅的表面自上而下的接触,将锅的表面磨光。
使凹形锅模9旋转的动力传动系统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形式,如:可采用减速电机取代电动机和减速机,还可在凹形锅模9和电动机20上装置皮带轮,用皮带传动,等等,但目的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砂轮机12也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装配结构,即砂轮12装在一根带有燕尾榫的轴23上,轴23与回转架14呈滑动配合。这种装配结构也能保证砂轮机12的砂轮头与锅表面接触,且轴23位于回转架14右面的部分还能起到配重的作用。
铸造成型的铁锅经本实用新型磨光后,锅表面的铁锈和铅粉等有害杂质完全去除,使用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本实用新型还能使粗黑笨重的铁锅变轻和明亮光洁,经食用油防锈工艺处理后,能长期保持光亮本色,使铁锅变得价兼物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局部剖视图(放大)。
图4为砂轮机与带轴的回转架之间的装配结构局部视图。
现结合上述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图中可见,传动轴5通过轴承4、6装置在机体1的左部中间,其中轴承6为圆珠滚子轴承,轴承4为圆柱推力轴承。传动轴5的底端通过联轴器3与减速机2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减速机2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联轴器19与电动机20的输出轴相连接,减速机2和电动机20均安装在机体1的底面上。传动轴5的顶端呈锥形,与凹形锅模9底面中间的套管7内的锥形孔呈固定配合。在凹形锅模9的外面有吸尘风罩8,它的底口安装在机体1的顶面上。在凹形锅模9的顶口周边上有二个滚压轮11,它的轴21中部与吸尘风罩8呈铰链连接(见图3),外端与吸尘风罩8的顶边之间装有拉紧弹簧22。在机体1右顶面上安装有铰链座18,回转架14与铰链座18呈铰链连接,回转架14的左端通过铰链13与砂轮机12相连接,砂轮机12的砂轮头朝左下方(这样可使砂轮机工作时砂轮头始终与锅的抛物面相垂直)。二个操作杆10与砂轮机12的机体相固定连接。在回转架14的右端装有配重铁15,配重铁15的作用是与回转架14左端的砂轮机12保持平衡,以便于操作砂轮机12工作。在回转架14的底端有凸起16,在凸起16下有接触开关17,接触开关17安装在铰链座18上,当砂轮机进入工作位置时,凸起16压紧接触开关17的触头,接触开关17将电动机20和砂轮机12的电源接通。当一个铁锅加工完,用操作杆10将砂轮机12向上抬起,这时凸起16与接触开关17的触头分离,电动机20与砂轮机12断电停止工作,这样就可把加工好的锅取出,换上末加工的锅再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兆光,未经宋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9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导同轴馈电器
- 下一篇:柴油机连杆螺钉紧固与拆卸装置